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大多数行业已经不能再简单依靠粗放式的方式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来说,更高层次的管理挑战就在眼前
谁能更虚心好学,了解更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商业思想,谁就更有可能在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未来能够生存发展的企业,必然也必须是管理最好的企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 丛书是所有试图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家必读的管理精华,亦是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中国新一代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教师及学生们最需要扎实学习的基本管理思想和思考框架
下文为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为《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丛书所作序文
钱颖一教授在序文中回顾了与哈佛商学院的结缘经历,并对中国读者提出三点注意
精彩序文,与您分享! 历时两年多的筹备,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中信出版集团和《财经》杂志旗下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推出的《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丛书,终于在2015 年与中国读者见面
毫不夸张地说,这套丛书是致力于研究商业管理和从事商业实践人士的必读经典
这套丛书的英文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英文原名是Harvard Business Review’s 10 Must Reads ,直译就是《哈佛商业评论十篇必读》
丛书分门别类地精选了在过去几十年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最受读者认同的经典文章
这些文章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读者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检验,是公认的全球商业管理的经典之作,饱含了超越时代的管理智慧,称之为“管理圣经”也并不为过
为了精益求精,哈佛、中信和《财经》三方合作者没有贪大求全一次性出齐,而是充分准备,在2015 年首批推出三本,分别是《大师十论》( The Essentials )、《什么造就了领导者》( On Leadership )和《自我发现与重塑》( On Managing Yourself ),并将在2016 年初再推出三本,分别是 On Strategy,On Change Management 和 On Managing People
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中文管理图书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关注,值得推荐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商业实践与研究的进一步演进,许多重要文章出现在《哈佛商业评论》上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这套丛书,力求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反映对管理经验和商业智慧的全新概括,这是值得称道的
成立于1908 年的哈佛商学院与三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MBA (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以及《哈佛商业评论》
可以说,这三者构成了哈佛商学院的精髓
在哈佛商学院成立之前,美国已经有商业管理的本科教育(1881 年起源于宾州大学),也有商业管理的研究生教育(1900 年起源于达特茅斯学院)
而哈佛商学院在1908 年首创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这个学位,并把它推向全球
哈佛商学院的MBA 教育以案例教学为主,最早是从法学院的司法案例教学中受到的启发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MBA 教育的有效方式MBA 和案例教学已经在中国的商学院中深入人心哈佛商学院的第三个精髓是1922 年创刊的《哈佛商业评论》
这本杂志是连接教学、研究与管理实践的桥梁,是近一百年来在商业管理实践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具有学术性的期刊
哈佛商学院在商界的影响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MBA 和案例教学;二是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主要是通过《哈佛商业评论》
我在1990 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虽然哈佛商学院与哈佛主校园相隔一条查尔斯河,但由于哈佛商学院与哈佛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商业经济学”(business economics )的博士项目(迈克尔·波特就是从这个项目毕业的博士)与经济系的博士项目第一年是在一起上课的,所以哈佛商学院与经济系有密切联系
2006 年我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从2006 年到2011 年的五个学年期间我有幸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Board of Dean’s Advisors )委员,使我有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哈佛商学院的方方面面
在我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委员期间,我在2008 年参加了哈佛商学院建院一百周年的活动,特别是经历了那年开启的MBA 课程改革
2009 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聘请哈佛商学院原资深副院长麦克法兰教授(Warren McFarlan )担任学院案例中心联执主任,至今产生的英文案例通过哈佛商学院发布已达44 篇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过在商界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兼具思想性和实践性的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后来扩展成影响力更大的专著
比如INSEAD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教授,他最负盛名的那本《蓝海战略》就是基于最初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
正是根据这篇文章的分析框架和论述要点,金教授衍生出更丰富的内容,形成了这本轰动全球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名著,成为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迄今最畅销的一本管理著作
更不要说哈佛商学院自己的两位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了,他们那些有关战略和创新的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均是首先以文章形式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然后才延扩为专著的,成为商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家管理者的必读内容
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应当是迄今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并通过这些文章阐述了一整套的管理思想,也据此形成了十几本专著,重新定义了管理学,影响了几代人
德鲁克既非哈佛商学院教授,也非出身其他美国名校,而是一位终生贴近管理实践的学者
他并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在《哈佛商业评论》这个平台上却如鱼得水
现在一般都认为,如果没有《哈佛商业评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可能会被湮没或被忽略
正是因为《哈佛商业评论》汇集了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商业管理思想的精华,所以这本杂志自称定义了现代管理学,这其中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哈佛商业评论》不同于商业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也不同于商业新闻杂志
学术期刊首先关注的是学术严谨性,其中重要的是理论和经验数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由此可能会牺牲实践相关性
而商业新闻杂志追求时效性和可读性,不仅缺乏系统性,而且也不精于深度和广度
《哈佛商业评论》另辟路径,首要关注的是商业管理实践的相关性,同时力求探讨问题的深度和所能应用的广度
商业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商业管理实践的知识和智慧,并不一定能从学术刊期刊中获得,更难从新闻杂志中获得
正是《哈佛商业评论》的这个定位,成就了它今天的地位
事实上,《哈佛商业评论》的内容已经成为全球所有商学院共享的知识宝库
纵观全球,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本杂志在管理实践中的总体影响力超过《哈佛商业评论》
这套丛书所精选的大师经典之作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什么是战略》、西奥多·莱维特的《营销短视症》、罗纳德·海费兹的《领导适应性变革》、罗伯特·戈费的《你凭什么领导别人》、比尔·乔治的《真诚领导力》等
这些文章虽然写于多年前,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的本质中总有不变的方面,因此这些经典文章对广大管理者依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常读常新
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总编辑殷阿笛(Adi Ignatius)在其序中所言:“无论文化与技术如何变迁,人性始终不变,而管理的本质终究是人的发展与成长
这些文章因而得以在时代巨变中始终绽放着智慧之光”这就是管理智慧可以超越时代的原因所在 不过,我在此需要提醒中国读者在阅读这套丛书时注意下面三点
第一,在中国从事商业管理教育和培训的读者或者经过系统商业管理学习的企业家对于这套丛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克里斯坦森和钱·金等管理大师们的名篇
不过,在中国经济和企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重读这些经典会获得新的启示
而对于那些新进入商业管理学习和新进入管理实践的读者,这套丛书堪当必读教材
第二,虽然经典的管理智慧超越时代,但是某些具体的理论、框架和模型随着技术、制度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新的全球化竞争时代和互联网技术改变的商业与管理实践中,管理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
比如波特教授的“五力竞争模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发展,就值得研究和探索
第三,整套丛书几乎没有文章或案例直接谈及中国市场或中国公司
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基本上还没有反映在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上
中国的商业实践与管理经验需要进入像《哈佛商业评论》这样的商业管理知识与见解的主流大本营
这或许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编辑们以及中国高校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使命
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大多数行业已经不能再简单依靠粗放式的方式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来说,更高层次的管理挑战就在眼前
谁能更虚心好学,了解更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商业思想,谁就更有可能在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未来能够生存发展的企业,必然也必须是管理最好的企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管理经典丛书是所有试图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家必读的管理精华,亦是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中国新一代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教师及学生们最需要扎实学习的基本管理思想和思考框架
在我们终将超越这些成果之前,让我们先做到耳熟能详,头头是道,举一反三
值得欣慰的是,这样一套优秀的管理丛书的中文版是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财经》和中信出版集团三强联手,可谓是最佳组合
它们发挥各自在行业的优势,确保了图书的出版品质和权威性衷心希望这套图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2015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