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注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太上混元无极大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本,其妙用无穷,只可意会,言语无法表达
此谓“知者不言”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语能表达出来的,是粗浅的,有形的事物之末,而不是微妙玄通的“天地之始”
此谓“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兑”是口“门”是眼、耳、鼻既知“微妙玄通”始物之妙,言语无法表达,应“塞兑静养”《老子》首章提到“无欲观其妙”,正是此意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造化之机,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耳不能闻,鼻不能嗅
故第十四章中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此段是教人要塞兑闭门,静养天真,清静六根,断诸邪障 “挫其锐,解其纷” “锐”:刀剑之锋刃“纷”:纷芸杂乱
人因贪名逐利,自知、自见、自伐、自矜、自是,机智炫露,似同刀剑之锋刃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互为交争,致使灵堂不能清静
修身者,必以不自知、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不自是为首要功夫,含光韬辉,慎养天真
所谓“挫其锐”者,即是此义
人因情欲过度,致使“忧苦身心,流浪生死,长沉苦海,永失真道”
日昏夜茫,无有头绪,犹如攀篱纵横交错,纷扰束缚,元神不能自主
欲求解脱,何时解脱?“能拼众缘,永除染着,内相不出,外相不入,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是谓“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光”:智能,德行“尘”:尘世,俗情
此段是说修身者素日不可炫露己德,以己为是,应取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于众物各自发挥,如同火照火,水入水,浑为一体,此乃“和其光”
不能树已身而异于人,不能认已之高洁而弃丑陋无人我之分,贤愚之介,打起尘劳,如土和土,此谓“同其尘” “是谓玄同” “玄”是深远不测的意思
与物能“和其光,同其尘”,这才和深远不测的无极大道同为体用了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深远不测的无极大道本为混元一气,无内外之分,岂有亲疏之别;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本无左右之异,哪有利害之论;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 本无高下之等,怎有贵贱之殊 “故为天下贵
” 无内无外,无左无右,无上无下,无有亲疏、利害、贵贱的混元无极大道,才是最为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