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三十六章 道教经文讲解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解: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歙”,是合拢,收缩“张”,是放开如果将要收缩合拢,则首先要张开放大

如白起藉赵括之攻势,首先张开国境,以诈败诱赵兵入围,然后封闭国境,断其后路,终使数十万赵军成为俘虏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如果将要削弱它,必须暂时壮大它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如果将要废弃它,必须暂时兴举它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如果将要夺取它,必须在开始先给与它

如易牙为了取得君主的宠信,杀子煮肉献于恒公,而齐恒公终饿死于围困之中

事物如此变化,并非有意造作以及人为的诈术,而是天地气运在大道运化中有升沉变迁、消息盈虚之数

万物兴亡,成毁起伏,离合盛衰,自然而已故《素书》中云:“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盖是此意 “是谓微明” “微明”,是自然之道在事物中的微妙玄机 《阴符经》云:“其盗机也

”《周易·系辞》中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正如上文所列举的彰着、显明、已成的张开、强胜、兴旺、给与者收歙

“柔弱胜刚强” 柔弱中隐含着潜在的刚强谦让柔和的君子,常胜过横暴刚强的小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圣君明王深知大道运化万物的微明之妙,他们潜修密行,正性修德,削残除暴,敬天爱民,不仅能平洽天下,而且能保持身固命坚

若将此“利器”彰示于天下,横暴愚顽的小人得之,必徇私舞弊,相诈逞狂,贬正败贤

不仅祸国殃民,贼害天下,而且会因此身败名裂

以“鱼不可以脱于渊”,引喻“利器”示于天下不但不能修齐治平,而且会导致倾覆败丧

这好似脱了渊的鱼一样,非但不能生息,而且会枯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