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 论文

一、降低成本的意义及作用
(一)成本是企业补偿生产耗费、确定纯收入的尺度
    


作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要确保其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生产耗用,即销售收入来补偿,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同时,已耗成本也是企业确定纯收入的基本依据,因为扣除已耗成本后才是企业的纯收入,而且已耗成本与企业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数量关系。
(二)成本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好坏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其成本的高低,即在生产量或创造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成本越低的企业,其经营成果越好。这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等诸因素影响下,全社会自然构筑了每种商品产品的平均市场价格,也就派生出了社会平均成本。只有那些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企业,才会获得超额利润,才会在竞争中取胜。
  

二、降低成本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建立成本控制必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因推行控制活动而产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控制的缺乏而失去的利益。
(二)目标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需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将企业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小组及个人,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使每个部门和个人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全过程成本控制。从产品投产前的设计阶段开始,包括试制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直到产品售后阶段,都应当进行成本控制。
三、降低成本的途径
(一)从产品形成过程控制成本
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这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供应,产品的生产加工两个主要步骤。在这一阶段主要涉及采购和生产成本两方面。首先,在物资采购方面,通过了解企业所需要原材料的市场供给情况,可以知道该材料是否属于供应紧张的材料,以判断该材料是否有涨价趋势,最终来判断企业是否有多购买存储的必要;通过了解材料的一般市场价格,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判断企业自身的采购价格是否过高,企业还有多大的砍价空间;通过了解获取材料的各种途径,企业能够避免在寻找厂家和运输材料过程不必要的周折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通过和确定的厂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免除寻找供应商发生的支出,并且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可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生产加工方面,企业应不断地促进生产工艺的创新。当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购进或自制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可降低每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以此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产品的加工成本。
(二)从产品营销过程控制成本
 

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终被淘汰,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在导入期,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消费者对该种产品不熟悉,此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产品的宣传与促销,为企业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在成长期,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此时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继续宣传产品,不断开拓市场;在成熟期,产品已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此时企业只需保证产品的质量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并不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在产品的促销方面;在衰退期,市场发生变化,新技术或替代品的出现使企业现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若此时花费再多的资金在产品的营销方面已是徒然。企业必须对自身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尽其用,从而有效避免了盲目投入大量财力进行产品促销所造成的浪费。此外,在媒体选择方面,有些媒体宣传效果虽好,但成本却异常高昂,企业在这方面需要量力而行。
(三)从物流方面控制成本
企业的物流成本是继降低制造成本和增加销售额来增加企业利润方法之后,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物流成本研究学者西泽修先生提出的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如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产品特性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合适的运输工具,较优的运输路线,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四、结束语
除了从上述环节降低成本外,企业还可以从提高员工素质,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支出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需要不断改进的工作,因此,在将来,企业还应不断创新,发掘新的成本控制方法来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