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石:爱梦学术团队拖延癌专科主治医师 IMUNC 2014 闭幕式 创纪录:从第一次当爱梦代表,到成为学总,只花了八个月 2013年暑假,我大一升大二
,旧友李锐恒邀请我来到他负责的IMUNC首届模拟国际法院(ICJ)担任关键的代理院长
我很早就听说过爱梦,可惜2010年、2011年两度错过,后来就退圈了,算是留了个遗憾
突然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我当然欣然应允,并于2013年主会后直接加入了IMUNC,接过了该委员会负责人一职,次年初又升任法学分支学术总监
嗯,这个速度,目前还没人打破吧
到了今年,我本科已经毕业,即将出国读研了;而在IMUNC的身份,也从法学分支的学指、工头、首席大法师,变成了爱梦的非执行理事,作为兼具法律专业知识与团队管理经验的老家伙,继续为团队法务合规与内部治理提供建议
他有病吧?砍了最受好评的委员会 IMUNC 2013,国际法院委员会一战成名,凭英法海峡群岛案,领得一众代表初窥国际公法的门径;IMUNC 2014华南分会,法国境内的若干刑事诉讼案,则将委员会的视野从领土纠纷,放眼至人权争议及主权豁免;IMUNC 2014年度会议,学术团队再进一步,组织模拟伊朗诉美国石油平台案,引领代表走进国际条约法的世界…… 在外人眼里,这个委员会已经越来越成熟,覆盖的国际公法主题也越来越广
在内,每年进行代表调查和内部总结时,ICJ总备受赞誉,更不用说法学分支学术团队背景之豪华;在外,一时,全国各地的模联组织,好像都掀起了开设模拟国际法院的热潮…… 就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我却在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后,决心砍掉了IMUNC的模拟国际法院委员会
无他,爱梦自有其学术标杆
所谓Better than best,至少要不断超越自身的辉煌,给参会代表带来最好的会议体验和学术收获
而ICJ,已经到了瓶颈期 平心而论,我们对于ICJ的学术研究已经到了相当充分的程度
我们组织人力翻译过《国际法院规则》(议事规则,而非到处都能搜到的《国际法院规约》),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我们对于控辩双方律师和法官的培训,从文书写作到口头发言,都有着完整的体系和传承……然而,在一年年的会议中,我们也发现,国际公法自有其专业壁垒
让代表在短时间内,通过寥寥几篇学术文件,理解其法之精髓与思维体系,的确有困难;而大部分没接触过国际法和庭审的代表,也有盲目专注于事实审的思维定式,让学术团队苦恼无比
在大家都觉得这个委员会很“好玩”的时候,我们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
爱梦对学术精神的专注,不止体现在我们偏偏没有Social Event,而坚持把时间留给每晚的学术甜点之上
忍痛砍掉最受好评的委员会,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正是有这份勇气与担当,才推动着爱梦不断进化 当然,砍掉不是终点
随着法学专业国内外研究生学指越来越多、团队研究能力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不断加入……IMUNC仍然在钻研着让国际法院委员会变得更好的途径
我们说:不糊弄,不凑合要么不做,要做就最好
改改改:停不下来的进步之路 已经走到了第九个年头,思变,大概已经成为了爱梦基因的一部分
在线学术沙龙脱胎于主会学术甜点的尝试……iNformation则改革了靠学术文件填鸭式培训的旧习……iPlacard将秘书处从近百个版本的excel文件中解放出来…… 在一次次的讨论和设计中,我总希望爱梦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东西
毕竟Better than best这句大话,谁也不想让它变成空话
而回头一看,在爱梦的这些年,这种思维也深深地影响了自己
比如在律所实习,随手写个交易文件,几年天改改改出十几个版本,太正常了……这就是爱梦病吧
一次两次不觉得,但站在此刻回头望刚刚加入爱梦的时刻,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进步了这么多
这种成就感,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光光学术文件,我们就从承包责任制,变成了环环相扣、彼此承接、交叉校对、严格引用的写作模式……更不用提及技术部门的那些努力,从散乱不齐的word文件复制粘贴,到Markdown格式的服务器编译分发……寥寥几年,惊喜已经太多
一人想出一点改进,其实挺少的但团队里每个人都这么做,那就不得了了这力量,就像每个人虽然只贡献了一秒,却能让时间变成永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