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也叫衍生金融资产,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一、发展现状
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由于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及股指期货的尝试全都失败,使得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仍然空缺。2004年证监会批准了国内多家银行经营金融衍生品的资格,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推广个人金融衍生品的力度,推出了多种外汇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在试行的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是1998年启动的可转换债券,以及今年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而重新使用的权证。
二、发展不足的原因
1.利率未完全市场化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必须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有助于统一的基准利率的形成,使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和分散转移风险的机制能有效运作。利率市场化是国债交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发展利率衍生工具的基本条件,也是外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基础。
2.汇率未完全市场化
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不存在汇率波动风险,也不会产生对外汇衍生工具的需求,发展外汇衍生工具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外汇期货、期权等外汇类衍生工具才会应运而生。
3.现货规模不足
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不到1万亿元,在价格发现机制方面,由于价格操纵,加上政府积极干预,从而人为地限制了证券供给量,间接地造成股票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如果衍生工具价格失真,那么,投资者就难以使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市场就会沦为以投机为主导的场所。
4.市场参与机构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
衍生工具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风险。成熟市场控制风险主要依赖于证券公司,这种制度之所以非常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机构的治理以及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
三、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对策
当前,更快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强势的金融类工具的介入,中国社会也必将在这种大潮中积极引入相关衍生工具。因而我们必须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创造条件。
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我国除存款利率和部分贷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外,其余的已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我们应通过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产生足够的金融衍生工具需求,金融衍生工具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规律。
2.是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我国应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使其更富弹性,并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发展外汇类衍生工具创造条件。
3.是扩大现货市场规模
首先,应尽快实现股市全流通,增加其容量,提高投资的积极性,提高股市交易量。其次,完善证券市场结构,除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外,应积极发展三板、四板市场。最后,进一步扩大股票、债券、外汇等基础性市场以及商品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
金融机构应开发或引进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系统,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衍生工具电子交易系统。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在开发和引进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系统的同时,引进衍生工具电子交易系统,这样既有利于进入国际衍生工具交易市场,也可以根据国际上衍生工具交易的真实价格对衍生工具定价系统进行调整,以便尽快提高其定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杉,周国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
2006(4).
[2]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国际比较中看中国[J].经济观察,2007(7).
[3]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