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与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论文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廉政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廉政文化“五进”的重要场所。在高校中加强廉政思想教育,浓厚校园廉政文化氛围,营造敬廉崇洁的廉政环境,是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廉政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自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廉政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敬廉崇洁,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2、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净化校园廉政环境,建立和完善高校预防腐败机制成为一项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廉洁的健康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政廉洁意识,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3、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正则国正。青年学生更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的发生,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教育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廉洁自律,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开展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廉政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方式应有所区别,因此,应开展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以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构建管理者廉洁从政文化
  高校管理者是否能够廉洁从政是高校廉政文化的关键环节,高校管理者掌握学校各项资源,引领学校发展,是学校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因此高校管理者应以模范行动激发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活动的热情,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热情参与。
  廉洁从政是对高校管理者管理作风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教育是基础,重点是着眼于防范。高校首先应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廉洁从政的知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坚定执政为民的理念,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其次,高校要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真正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切实服务好师生。再次,高校应深入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高校管理者决策时要充分听取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依法治校,自觉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
  2、

营造教师廉洁从教文化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廉洁从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教育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发挥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教师廉洁从教的文化氛围,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廉洁从教的文化构建要把对教师廉洁从教的教育、建立科学的学术诚信评价体系与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加强对教师廉洁从教的教育,引导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提高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廉洁意识。二是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学术诚信监督机制,防止学术浮躁,杜绝学术违规、腐败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术创新,提高学术水平。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防止师德行为失范。当前在高校教师中功利主义思想依然存在,有的教师缺乏社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教育引导教师把高尚的道德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以德修身,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3、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格
  青年学生是未来的社会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将大学生的廉洁品格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具有预防腐败的免疫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诚信意识缺乏等不良现象,高校必须把诚信教育与廉洁意识的培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讲廉洁,自觉修身立德。高校应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品德课等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主题文化活动,搭建廉洁教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