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事业单位是指政府部门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由国家机关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基本特征包括两点,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其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以基层航道单位中的航道管理局为例对其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以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其资金的配置和使用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其所承载的社会职能的执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行政办事效率,促进事业单位职能的强化。不仅如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逐渐增加,会计核算工作也就愈发重要,需要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充分重视。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基层航道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1.会计核算要求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应该遵守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的各种规定。基层航道会计核算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前后使用方法不同,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不仅会给会计监督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可能滋生舞弊现象。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对所有的款项都进行了分析和处理,使得基层航道单位在期末汇总时,确认的收入增多,但是实际到账费用则会减少,在账务绩效反映上更加合理,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应实现的收入以及所承担的支出,实现了记账方法的统一,便于进行记录、分析和查询。不仅如此,新的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范围进行了规范和明确,注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资产核算
首先,在新准则中,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分类,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预付款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比于旧准则更加科学合理。对此,基层航道单位应该对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将资金转入新科目,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其次,要加强对于流动资产的核算,以货币资金为例,在新准则中对货币资金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不再是简单的现金和各种存款,使得基层航道单位在货币资金的管理上更加合理,如库存现金用于零星支付,银行存款用于常规收支等,可以更加便捷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查询,避免了“一把抓”的情况。然后,在新准则中,对于资产的获得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资产,如果没有支付对价,则计量金额可以比照同类或者相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税费、运费等进行确定。这样,基层航道单位在对大型设备或者房屋产权等固定资产进行支付对价时,就有了明确的参照金额,而不是以双方的协商价格来登记入账,而对于没有支付价格的情况,则需要随时关注市场价格,合理减少成本。
3.负债核算
新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借款可以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而在旧准则中,则没有对负债进行有效分类,仅仅划分为借入款项、预收款项、其他应收款等,将应交税费、应上缴财政专户的款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上缴的款项,全部归入到应缴款项中,而新的准则将应缴而未缴的款项纳入到该科目中,与旧准则相比,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符合基层航道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便于进行记录和查询。
4.净资产核算
新准则中,对于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分类更加合理,更加明晰,不仅保留了事业基金,而且包括了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并将其分别列入资产负债表,与旧准则科目相比,更加专业和实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基层航道单位需要对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方式获得收入进行区分,结合该收入用于支出的金额相减,将结余部分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账户,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与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相对的,是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该款项中,非财政补助结转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外的各项资金收入与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必须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外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