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算管理发展研究现状
预算管理源于20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对广告资金投入的预算控制,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加大。因此,造成了对企业管理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发展。通过运用预算管理,企业实现了对资金使用的计划,并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使生产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后期西方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预算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使管理者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预算操控,建立预算模型,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随着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发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也不断完善。从最初对资金投入的控制到后期实现对预算的调整,后期又将绩效考核加入到预算管理的内容中,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使各部门之间更加公平公开化,相互制衡。
就近年来我国的预算管理发展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认可并将预算管理引入到管理机制当中。但是,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仍然具有片面性,其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在合理性方面也需要进行注意,还要对预算目标的执行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考评,不要将预算管理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化,要切切实实对企业发展进行推动;还要注意预算目标的制定需要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根据市场动态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农牧团场有效预算管理建设策略
1.农牧团场有效预算管理原则
进行农牧团场有效预算管理的建设时需要将市场导向作为预算建立的原则,只有紧跟市场发展才能够使预算目标和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得到良好的收益,预算管理必须服务于农牧团场的整体发展,不要仅仅立足于眼前利益,而是从农牧团场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升预算目标建立的高度,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管理效率。预算管理的制定一定要和农牧团场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综合考虑到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喜好、售后保障等各个阶段进行预算。预算过程中还要针对市场风险和弹性空间进行考量,增强农牧团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并做到可控性。
还要注意的是农牧团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要求预算管理必须贯穿于其发展过程中,预算内容要涵盖发展的所有经济活动,还要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活动经费、报酬、培训费用等方面进行计算,实现预算的完整性,保证预算内容的科学性,从而指导农牧团场的生产与实践。
2.农牧团场有效预算管理模式
目前,主要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四种,农牧团场有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市场状况、自身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进行选择。
3.销售预算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是将销售量作为预算基础,将市场发展最为预算目标制定的依据,通过对市场状况调查和产品发展潜能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该阶段的销售计划,然后根据销售量的计划进行生产计划的实施,通过生产目标的实现从而完成销售目标的实现。农牧团场利用这种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4.利润预算管理
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利润预算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对农牧团场的利益进行计划,然后根据经济目标从而细分到各个部门当中,建立各个环节的具体指标。利润的计划也要尽可能详细,包括销售、成本、采购等内容,从而得出总的利润目标。农牧团场在使用利润预算时需要注意将短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要将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加持续化和科学化。
5.资金预算管理
这种预算管理模式取决于农牧团场的发展项目,首先需要结合农牧团场整体市场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制定,结合已经建立形成的农牧团场的形象和目前市场发展状况,从而对农牧团场的发展项目进行制定与规划,谨慎投资,对成本的资金控制进行进一步的考虑。还要综合考虑农牧团场项目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使资金投入产生较高的回报效率。
6.综合预算管理
这种预算管理模式是以上三种模式的综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对预算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亟待加强。因此,采用这种模式能够将多种预算目标相结合,实现更加全面化的预算管理计划。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农牧团场势必要进行多维度的预算管理,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生产过程,以及后期的利润方面,都应当得到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