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 论文下载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对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依赖于可靠的财务报告以及可遵循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监督,约束和调节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环境控制,评估风险,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等多种要素。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全面改革创新,才能够借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企业全面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中,对于其内控管理的信息化重要性就会越来越明显。企业信息化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以协助企业完成内控管理。主要的方法就是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实现对企业的智能化管理,以此加强并革新企业的内控管理,达到使企业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目的。
  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单一的事项,而是由众多网络集中在一起的一个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硬件系统、数据资源、信息系统。其中,硬件设备包含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软件和终端设备,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在信息化过程中处在关键位置的是信息网络,而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数据共享的前提就是具备信息化的条件。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则是数据库的资源,同时也是内控管理措施实施的依靠。
  二、企业信息化对内控管理的影响
  (一)优化作用。因企业的内控管理涉及面较广,内部控制环境对整个内控措施的实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企业内控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方向。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信息化的企业内控管理更加网络化、扁平化、现代化、智能化。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使员工之间相互约束以及自我约束,对于企业内控范围的扩大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趋利避害。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对企业迅速获得市场信息以及竞争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加之运用新技术就会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着明显的提高,将由人工操作失误的影响降至最低,使企业的风险减小。
  (三)促进作用。对于实现企业的内控管理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还需保证熟知企业的内控管理力度,信息化的落实情况,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目标、企业发展目标。同时,信息化的普及,对企业的高效运行,财务情况的及时反应,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利益,科学统计报表的制作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短流程”对于内控管理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因信息化技术对于资源共享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能够及时更新并交流企业内部信息,且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管理层,对于信息的搜集、反馈信息的时间都有效的缩短了,也就使内控管理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
  (二)强大的技术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信息化建设不单是简单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而是以企业管理的内容为依据做为信息化技术的整合性应用。在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模式的创新,企业资源得以优化,科学化的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高授权”模式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的内控管理需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够使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而“高授权”的内控管理模式恰恰适应了市场的规律和需求。
  (四)内控监察力度有所提高。应用信息化在企业的管理中,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会被记录下来,从而使其的管理决策更加透明化。同时,也方便了管理者的实时监督,对于企业的内审,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在企业面临风险隐患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四、具体应用
  (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作用最为明显。在《内部控制规范》的法案中指出:企业需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快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对其流程进行科学优化和控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内控系统,以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对财务内控的管理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分工明确,监督管理加强。首先,应明确电算部门的责任,并且细化,包含:出纳、记账、审计、数据分析、系统维护等。其次,在工作的细分方面。将工作细化到个人,使其明确其自身责任,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授权管理,绝对不可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