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巴凤养生热的冷思考 论文下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速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各种压力使亚健康的人群不断增加,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在广大的中老年群体中,健康养生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养生旅游集“养生”和“休闲”于一体,逐渐成为人们健康旅游的首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决策,决定全面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这对于河池,特别是东巴凤革命老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缝的机遇。一时间,东巴凤“金三角”

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而东巴凤养生旅游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而毫无疑问的是,东巴凤的旅游产业开发不仅需要激情,更是需要有冷静的思考,全面深入的分析,切不能一哄而上,才有可能将其世界珍稀资源造福于世人,并使之持续。
一、 东巴凤养生旅游开发前景的SWOT分析
东巴凤长寿“金三角”是指东兰、巴马、凤山三个县构成的长寿区域,从东兰到巴马,巴马到凤山,凤山到东兰的路程都是等距离的七十公里,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故称“金三角”。这个区域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地带,东兰则是长寿“金三角”的重要属地;红水河在东兰县过境流长达115公里,其两岸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民族风情、铜鼓文化和岩滩库区的“高峡平湖”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瑰丽多彩。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东巴凤金三角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优势:
1、长寿养生资源闻名。东巴凤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人口长寿带,其长寿人口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巴马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1979年首次被确定为“中国长寿之乡”,1991年被世界自然医学会确立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
2、生态养生环境珍稀。东巴凤年均气温在20多度上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达70-80%,整个长寿带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5000至20000个,是天然大“氧吧”;从水质来看,是碱性离子水,整个长寿带属小分子团的六环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旅游资源富集。东巴凤是红水河流域特质突出的生态旅游区,是世界地质公园、洞穴之乡、中国观赏奇石之乡,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天坑凤山三门海天窗天坑群,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集唯一性、世界性于一体。
4、长寿食品和药材资源丰富。东巴凤有香猪、乌鸡、板栗、墨米、核桃、油茶、火麻、龙骨花、八角等绿色养生食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还有两面针、首乌、田七、板蓝根、杜仲、灵芝、山豆根等300多种名贵的中草药材以及壮瑶民间盛传的秘方验方,都是长寿养生产业难得的养生保健医疗基础。
5、文化资源突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人文历史、神奇的长寿习俗、光荣的革命传统,形成了东巴凤这一区域独特的文化景观。东巴凤是壮、瑶等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巴马的补粮延寿习俗和七夕祭水节为世界上所独有,弥足珍贵;凤山的蓝靛瑶风情、东兰的红水河铜鼓文化、蚂虫另文化闻名遐迩。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东兰、巴马、凤山是广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山水俊秀,旅游资源丰富,巴马作为世界长寿之乡,早已名声在外,但仅靠一县之域的吸纳量难以成就更大的辉煌。之前在旅游开发、宣传上,各县一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品牌打造思路、统一产品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2、设施落后,面临瓶颈制约。东巴凤的旅游设施相对落后,游客承载力有限,目前还面临交通瓶颈制约,理想的旅游模式应该是“快旅慢游”——游客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然而,交通正是目前东巴凤一带旅游发展的瓶颈。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及时的政策扶持。2011年11月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随后公开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滇桂黔石漠化区列入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国家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河池被列其中,而东巴凤作为边远大石山区,属连片贫困地区,在长寿养生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产业的开展中,可以争取国家、自治区和社会各方面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有利的决策部署。《广西红水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将红水河流域确定为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自治区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并明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