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昔日的苏区县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发展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文提出粗浅建议,以供参考。 一、福建原中央苏区县的发展现状
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特点如下:
1、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2年苏区县实现GDP
2815.6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占全省总量的14.2%,比2007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5年间GDP年均增长13.5%,增速高于全省发展水平0.9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3.2%,高于全省水平2.7个百分点。22个苏区县中,5年间地方级财政收入成2倍以上增长的县有8个,增幅最低的浦城县也增长了1.26倍。
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各苏区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苏区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4.5∶41.7∶33.8
0.7个百分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为13914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1.9%。
3、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经济增长缓慢
由于各县财力有限,长期投入不足,缺乏后劲,苏区县企业未能形成产业集群,更缺乏带动性好、爆发力强、能够促进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项目,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多,增量不足,缺乏后劲。与此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级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使原本资金就不足的县域深受“失血”之痛。
4、城市化进程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
22个苏区县均处在山区,至今有2个县未开通高速,直通铁路的县更是寥寥无几。交通和区位的劣势,直接影响到苏区县的工业经济发展,2012年二产比重超过50%的县只有6个县(区),多数县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现有工业基本为资源消耗性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不长。
三、加快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对策措施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将如何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抢抓发展机遇,最大限度获取政策支持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苏区县,要实现与全国的发展同步,抓住中央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当前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