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这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银行的服务主要是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以消费者的满意与银行的获利为终点。同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深入使得商业银行之间对客户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纷纷采取各种策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竞争。开放的金融市场、西方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业务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先进的操作机制、强烈的市场攻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汲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升与顾客的沟通水平、不断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与能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良好品牌形象是我国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并且在营销的力度上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同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1、客户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银行产品比较满意,各商业银行都在以建立基本的客户群体而成为本银行实施的基本战略。但是,并没有哪一家商业银行能够真正完成对完整的战略与体系的完善。例如:很多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不准,缺少银行战略发展的明确方向;有的商业银行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并未对客户关系中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协调管理,从而使得客户关系出现不稳定。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忠诚的中心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对客户满意度内涵的理解,因此,管理措施仅停留在简单的层面。
2.2、银行内、外部营销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的焦点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外部营销上,对于银行内部各层职工的营销观念、方法等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外部营销。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官本位”作用引发的,银行内部等级、层次分明,员工在心里、情感上多层次需求完全被忽视或否定。这种陈旧的管理理念,使得员工产生了负面情绪,这对银行的营销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外,内部营销管理上的脱节造成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无法得到共享、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协同作战。
2.3、对直接分销渠道的建设不利于银行资本经营集约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银行成本多年以来居高不下。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营业性分支机构已经超过了3万家,但是,人均资产的持有量仅为60.87万美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又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日本的三和银行的分支机构虽然不到300个,但是人均资产的持有量达到了3298万美元。可见,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规模虽然较大但是效率较低。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步伐,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不断开辟出新的分销渠道。
2.4、商业银行服务与产品缺乏特色化服务
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保持自身的优势,更无法保证在每一项业务领域中跑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有明显的趋同现象,使得很多银行经常在竞争中顾此失彼。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有效策略
3.1、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要想迅速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各商业银行在做产品宣传时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服务营销方式,不要任意夸大产品的效果,改变中国传统的“报喜不报忧”的做法,留住客户。因为开发一个新的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保留一个老客户。满意度高、忠诚度高的客户不会因为商业银行产品价格的上升而随意更换银行。
3.2、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
商业银行除了外部营销外,针对银行内部人员也可以进行营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在任何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银行的员工也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因此,银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人才流失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内部营销策略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简单而言,银行内部营销就是将银行的员工看作是银行内部顾客,而将各部门的岗位工作看作是内部产品,在招聘、培训、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