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场的规划越来越引起群众人民的关注。首先,广场不知不觉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广场作为一种艺术建设类型,承袭了传统和历史的同时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再次,它还是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广场的出现越来越受欢迎,但目前我国广场建设出现了“广场八股”的现象!也即一个模型:低头思草坪,平视望喷泉,仰视赏雕塑;台阶有旗杆,中轴对称轴;终点有机关!这简单的几句打油诗隐隐透出了广场存在的种种问题!那么在构建广场绿地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原则呢?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来作以阐述
一、广场绿地设计的原则
1广场其实说白了就像我们家里的客厅,所以也被称为“城市客厅”,它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绿化问题也变得极其重要。
第一、广场绿化的设计应该和该城市所具的特点布局统一结合,让其成为广场的有力组成部分,符合该城市的要求。对于某些特殊地形环境的城市,还应考虑种植大树加强特殊的环境防护。那么关于广场种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城市广场种树需要考虑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条件;其次选树,树种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合理的绿化效果。我们都知道种树需要土壤,而关于土壤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空气质量、光照条件和温度是否合宜,是否有地下设施等,否则,只知道种树而不考虑土壤问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那么土壤问题解决了之后就是树种的选择了,广场种树和自家自娱自乐种树可是两回事,广场种树所选用的树种需要冠幅大,枝叶密,发芽早而落叶晚且具有深根性,落果少,寿命长,耐寒,耐瘠薄土壤、具有强有力的抗病虫与污染,特殊条件下需要防风性强等等。否则,广场种树也仅仅只起到了美化作用而无益民作用。其次、城市绿地种植的基本设计形式包括:排列式、集团式、自然式、花坛式等等。
二、景观组成
(一)结合广场整体布局设计来构建一个益民美化的园林式广场
结合广场整体设计原则,可以在中心广场的地方根据地形特点来布置广场空间。这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地形,还可构成一条控制线环抱整个广场以构成广场的轴线,方便下一步布局。根据这条轴线可依次设计出绿地、艺术廊、涌泉、跌水、喷泉、主景雕塑、生态园、文化雕塑、石碑、等环境空间,整个空间可以通过梯道和平台结合引入生态区,同样,生态绿化又可通过草坡和生态区的设计在广场区得道呼应。
(二)绿化面积的规划
通常情况,城市越大的,中心广场面积规划就越大,城市面积小则不易盲目建设大广场。城市规划要统筹兼顾,广泛征求意见,提高全民参与和认可!绿化和实用性需合理结合。
(三)广场设计的重点原则
功能定位:准确的结合当地特色定位其性质。
交通组织:考虑其地理位置及道路布置规划。
空间层次:合理利用广场环境及周边空间结构而进行整体规划。
比例关系:广场面积设计要结合城市大小来规划。
三、结语
城市空间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累,是空间关于时间的诠释。其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力是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价值取向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城市广场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是整个地区设计建筑布局的一部分,它可以将不同的地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给人们创造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可以让人们从自己封闭的“场”中走出来,互相沟通、交流。广场可以建得很有趣味,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娱乐、表演,这样的广场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化的生活使人们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工作之余,渴望获得良好的休息和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市民广场不但要一如既往地为使用者提供怡情、放松的场地,还要促进使用者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广场的内容在存在形式上也要从过去的静态转为动态,强调使用者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参与和创造。此时的外部空间不再是公共建筑和居室以外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与建筑室内空间的内容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大众文化修养、素质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广泛和深入,现代设计中“人”的要素更加突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