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论文下载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速度高于河北省低于全国
  2013年秦皇岛城镇化率为50.81%,高于48%的河北省城镇化率,但是低于53.73%的全国城镇化率,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从城镇化的速度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来看,全省11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唐山,其次为秦皇岛。
  (二)


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秦皇岛三次产业之比为14.7∶38.3∶47.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5.3%,但是城镇化率仅为50.81%,二者相差34.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远低于非农产值比重,表现出明显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另外,秦皇岛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0%,不足50%,还不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70%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产业调整步伐缓慢
  
  由图表1可以看出,2013年秦皇岛三次产业之比为14.7∶38.3∶47.0,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不降反升,提高了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是下降了3.2个百分点。纵观秦皇岛近10年三次产业的演变轨迹,发现,在这近10年中,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几乎没什么太大变化,第一产业反而有上升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则有下降的趋势。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足,必然阻滞城镇化前进的步伐。
  

(二)城镇化建设面临资金瓶颈
  秦皇岛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过程中,面临着城镇建设资金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的难题。目前,城镇化建设基本上是政府规划,资金来源主要也是政府。由于对城镇建设基础性投资的潜在投资收益研究不足,不能有效吸引非政府资金的投入,且在城镇化过程中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导致城镇化建设资金的困扰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资金的短缺,严重滞缓了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三)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
    

县域在城镇化进程中,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城镇布局缺乏全局思考,各建制镇在规划设置方面不尽合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布局仍按照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设置,导致呈现“乡乡建镇”“遍地开花”的态势。小城镇难以吸收足够的人口、资金和其它经济资源,导致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供给严重不足,形不成小城镇的集聚效应。那些通过人为力量建立起来的城镇中心也因缺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而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作用。
  

(四)城镇化体制性障碍未消除
  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转变成市民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在计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发展环境方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加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统一政策,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城镇化进程中体制、机制性障碍,阻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城镇化与工业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城镇化要有产业支撑,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防止城镇“空心化”;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城镇化提供平台,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防止“孤岛化”。所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化“两化”互动、产城融合的理念,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城镇化,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要做到“两化”互动,“产城”融合。首先,需要协调处理好产业和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既要改变远离城市搞产业园区的做法,又要防止简单地把产业园区混杂在城市之中的做法。其次,在布局上要做到功能分区。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围绕工业发展需求提升优化完善城镇功能,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