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文下载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多种方式流出国境,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指人民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境外主体可以方便地将人民币用于计价、支付、投资、储备和汇兑。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状况
(一)人民币结算状况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频繁,国家在互惠贸易的基础上,努力促进贸易实现本币结算,此举对推进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化和国际化,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情况
  

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日益显著,尤其是《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的签署修订,大大拓展了人民币投资渠道。
(三)人民币面向国际化的实际步骤
 

人民币在我国很多周边国家已经超过美元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的首选货币;同时,我国央行已与我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韩国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8

285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将以不可逆转的方式继续向前推进,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主要挑战来源于:金融市场整体发育尚不成熟。由此可见,我国尚不具备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一致的高度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适当开放资本项目,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环节,但这意味着外国资本可以自由进入国内,对汇率政策将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将冲击我国国内尚未完善的金融市场。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一)积极影响


  
1.获得铸币税收入
  

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也就相当于对外国提供了无偿的巨额贷款,这使得政府必须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后,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获得可观的国际铸币税收。
  

2.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我国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发行的话语权;同时,我国可以灵活的调整货币政策。由于世界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作为核心国际结算工具,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更加关注,这样实际上就是承认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从而对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二)消极影响
  
1.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广泛流通,在此流通期间,势必削弱我国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的控制力,损害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国内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2.面临“特里芬两难”困扰
  一种货币要充当国际货币,就必须保持币值坚挺和向国际社会提供足够流通货币的条件;要保持币值坚挺,这个国家就必须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流动性条件,就需要保持国际收支逆差,事实上,这对矛盾是很难调和的。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追溯货币的功能,若想实现货币的国际化,就必须实现货币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国际化,即努力增强人民币的贸易功能和投资功能。一方面,借助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多渠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要以人民币交易结算系统网络为出发点,提人民币在国际结算和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借助国际贸易的平台,实现人民币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依赖一个开放高效的金融体系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流动,还需要配套制度的高效配合,如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放松管制等。目前,可从三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放宽熊猫债券的发行范围,拓宽其使用范围,提高其流通性,使人民币被世界范围的人民认可接受并广泛使用;二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适度开放资本项目;三是宏观金融监督机制的完善。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民币国际化同样需要一个高效的宏观金融监管环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高效。鉴于目前国际金融领域剧烈的动荡环境,可见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机遇和挑战并行,我国应在努力提高综合实力的同时,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促进我国融入国际化金融的进程,早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