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促进作用 论文下载

一、我国资本市场与成熟市场之间的差距
(一)金融结构的差距
日本是典型的商业银行主导型,38%的金融资产在商业银行里,美国只有18%,所以美国金融体系比日本的市场化程度高很多。但在中国,2009年这个数据是63%,说明我国的结构相比日本来说还更加过度倚重商业银行。五年过去了,今天这个比例达到了78%,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在某种程度上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是走向了更加严重的失衡。
(二)在市场机制上的差距
以企业IPO的机制为例,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的交易所都实行注册制,但是我国目前还是核准制。事实上,注册制、核准制或审批制之间并不是绝对的黑和白的关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同时,发行体制的改革也需要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市场诚信环境的改善、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协同推进。总的来看,发行体制和资本市场其他诸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会坚定不移的。
(三)市场深度上的差距
中国市场结构是一个倒金字塔,美国是一个正金字塔。我国主板有1


400家挂牌公司,中小板是700个,创业板是355个,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原来只有100多个,2014年以来多了些,当然中国还有很多区域性产权交易所,但发展不太规范,良莠不齐。所以要加快三板和四板的市场建设,尤其是“新三板”。
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我国的收益与风险
(一)收益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引进外商和外资冲击了原有的国有体制和计划经济,从而也逐渐培养了我国的民营经济。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逐步深入和扩展的。
2.充分培养企业家精神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仅仅是一个体制问题,还需要有能在市场发挥才能组织资源的企业家,这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经济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经济的发展除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之外,企业家的精神与才能非常重要,这在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尤为重要。
3.引进先进经验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少的不只是资金,还有软实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必将引进诸多先进的国际成功的资本市场理念,更加巩固资本市场的国计民生中的地位,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对完善金融体系的作用意义非凡。
(二)风险
1.溢出或关联效应?
  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在资金流动、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联系的加强使得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关联度增加,这将扩大其他国家市场动荡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这样,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就会通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投资行为的改变,将这种市场的剧烈波动传送到本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2.市场波动风险
??市场波动风险,是指在资本市场开放后,外国投资者的进入或退出可能造成或加剧本国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果本国市场的规模本来就不大,市场的流动性也不充分,那么一定规模的外资流入或流出都会明显地影响本国市场的价格走势,加剧市场的波动。
3.市场流动性风险
?由于新兴市场的规模一般比较有限,外资的进入很可能带来证券价格的上升,从而使市盈率持续走高。可以理解的是,当市盈率走高到一个缺少投资价值的水平时,流入的外资可能转而外流,从而对新兴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严重的威胁,造成再融资的困难和交易对象的缺乏。
三、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要坚持的观点
   

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自信。中国改革开放30年,除了一些不能开放的行业如军工等,凡是开放的,都是最强大的,如家用电器,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可以远销欧美;凡是不开放的,结果可能反而不如人意,如汽车,今天满街跑的都仍然是外国品牌。金融亦如此,中国基金业在开放数年后,行业的前十名,基本上都是本土公司,甚至很多本土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甚至远超于合资公司。为什么?因为合资公司的竞争,本土公司把大量的员工送到国外学习培训,有的比例竟高达70%。另外一个有利因素是,市场本身是在中国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会流失。
   

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做。我们需要做好资本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的保护工作,加强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项违法违规活动;还需要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