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成长,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在新形势下,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期保险业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保险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初步市场经济向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是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契机,尤其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的预测和损失补偿需求直接刺激保险业的发展。从外需拉转向内需拉动,建立了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一定程度上确保经济社会能够平稳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独立部门的保险业自然会从中受益。从高碳发展转向低碳前进,同样也为可持续风险管理和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强国的发展目标转向富民的发展目标,让人民百姓在国家的富强中生活更加富裕,国富民强的结果必然带来保险业发展的极大潜力。社会转型发展,GDP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保险业迅猛发展
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从个体来讲,人们对财产和自身安全进行投保,只有人们的财富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为已经积累的财富支付保险费,而这部分保费的支出,来源于新增收入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企业生产来看,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投资的增长,人们为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投资部分支付的保险费,也同样出资于新增收入部分。扣除物价因素,我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10%左右,而保费增长速度平均在30%左右,保险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三)现行的相关政策有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是收入政策的调整,不断提高低收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限制高收入人群收入,不断壮大中产阶层队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险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保费增长取决于国民的收入驱动,分配政策的调整将会带来保险行业的高速增长。其次是城镇化政策,城镇化要求放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优秀人才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的推进势必导致以家庭为主的保障机制的瓦解,社会保障的压力自然转移到政府个人身上,为此就给保险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保证民生政策的实施,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商业保险应当立足于满足社会大众的保障和民生需求,服务社会,消除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后顾之忧,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二、新形势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国内环境都为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保险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经济周期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经济周期不仅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保险业来说,经济周期的影响依然是深远的,经济周期直接影响到保险的经营行为。市场经济由于周期会产生波动,同样保险业也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起伏。经济周期带来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了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各层次。面对经济周期,若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对策,保险业将深陷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异常迅速,其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保险业准入标准不断放宽,保险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大型的跨国保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保险业市场主体急剧增加,保险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过度竞争将会导致对保险资源破坏性的开发,保险业整体服务水平有所下降,行业经营风险有所加大,最终将威胁到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保险业自身发展能力面临的挑战
尽管十六大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自身发展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克服的难题。保险竞争主要在于现有的险种上,而对于新的保险产品开发较为缓慢,对于新产品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对于整个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