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金三角旅游业深层次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随着旅游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旅游方式从观光型向休闲养生逐步转变,尤其受到国家大力推动扶持、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以及健康养生观念的逐步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旅游开始进入大众游客的视野,通过寄情于山水的观光、休闲、探险旅游,实现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目的。健康旅游作为新型旅游业态,满足了人们追求身心协调发展的需求,丰富和拓展了旅游的内涵,创造出多种体验性旅游产品和服务,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健康旅游研究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研究现状
  相比而言,国外健康旅游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早,且主题较为广泛、深入,如海外健康旅游地位[1]、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业的影响[2]、医疗旅游者决策分析[3]等角度都是学者们研究健康旅游的切入点。我国相关研究成果自2002年起出现在《中国信息报》《中国旅游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纵览》等期刊和报纸上,并逐年递增,围绕健康旅游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发展对策[4-6]、国内外健康旅游发展现状[7-8]等主题展开研究。
  (二)产业发展现状
  从定价策略来看,健康旅游产业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以提供低价高质的医疗服务为主要特征,以欧美地区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使他们避免在本国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代表国有印度、泰国;第二种是以提供高端高质的健康服务为主要特征,包括瑜伽、水疗、美容、户外活动等多样化服务,受到职业女性等高收入阶层的青睐,代表国有英国、奥地利[8]。
  我国的健康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代表性区域是主要有以下几个:云南省通过结合少数民族的医疗理念来发展健康旅游,白族、纳西族、壮族等族的药膳及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其内容特色[9];浙江省积极整合全省的医疗养生保健机构、医疗企业、老字号药店、名胜古迹、药材种植基地、植物园、药膳馆等资源开设健康旅游特色线路;截至2016年3月,北京市已成立了29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并逐步推出13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甘肃省陇东南正式获批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省内已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打造功能齐全、地域特色明显的健康养生旅游产业体系。
  二、闽南金三角地区健康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生态环境优越
  健康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具有敏感性,森林、海滨等自然资源会对游客本身的体验产生重大影响[10]。闽南金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温温和,湿度适中,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全年优良。优越的生态环境使闽南金三角地区发展优质健康旅游业具有先天优势。
  2.交通设施便捷
  交通设施的便捷与否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和客流量。闽南金三角地区拥有鹰厦、峰福、赣龙、梅坎、温福等多个铁路出省通道,全面连接周边省份地区,区域内国道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基本覆盖所有县级城市。此外,区域内还建有国际航空枢纽港,航线遍及国内中大型城市及部分国外主要城市。
  (二)劣势
  1.专业技能人才匮乏
  闽南金三角地区高校尚未设置相关专业,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力度不够;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引进政策有待完善;现有从业人才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健康旅游发展的步伐。
  2.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闽南金三角地区由厦门、泉州、漳州、晋江、南安、漳浦、长泰、石狮、惠安、龙海等多个城市组成,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政府机构[11],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该区域健康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导致该区域存在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
  (三)机会
  1.不可逆转的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超过4亿,中国社会进入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12]。老年群体在健康方面的消费占有较大比重,时间充裕,且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将成为闽南地区健康旅游产业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助推该地区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
  2.健康意识日益增强
  “亚健康”“过劳死”等相关词汇的宣传普及,外国药品和奶粉的购买激增,以及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播报等都反映出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
  3.政府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