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预算执行分析问题。因此,需要加深对预算的执行分析,使财政部门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现阶段预算执行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针对性分析
现阶段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完善,但是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较少,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只是依照报表对每一年的预算完成进度进行简单的汇报,很少依据报表上的数据对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导致在预算执行工作中经常只能看到表面问题所在,无法看到深度问题存在,更加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在预算执行分析上缺少针对教育、环境、医疗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财政支出管理建议。
(二)缺少事前预算分析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在财政税收上发生了调整,尤其是一些地区施行了“营改增”政策,对财政部门的收支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在预测分析上,很难对政策的改变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判断。这一因素导致了分析人员在预测分析上难以做到圆满,在预测中害怕承担责任,担心因为自己的预测而使领导的决策出现失误,因为预测人员预测上的错误而导致领导做出错误决定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这也导致了事前预测分析的缺失。
(三)缺少全面分析
目前财政部门在分析工作上,经常会重视收入分析,忽略支出分析。通过实际调查不难发现,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收入分析,轻视支出分析。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受这一思想的指导,在收入预算执行上分析深入且详细,而在支出上的分析往往不够细致,往往都是轻描淡写,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预算执行分析,对财政部门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二、预算执行分析的创新思路
(一)紧贴国家新政策,加强针对性分析
在预算执行分析过程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式变化,通过有效的手段发现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分析的内容可选取一些与基础建设、财政运作、经济发展相关的话题,不仅要对数字内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治安、教育、环境、就业与再就业等社会热点话题上的财政支出管理启示等。将此类信息通过针对性分析的形式反馈给政协、人大及社会公众,这不仅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追踪动态变化,彰显预算执行分析前瞻性
预算执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准确、及时地掌握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并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领导排忧解难。事前预算执行分析是整个预算执行分析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的衔接,确保信息共享,同时需要加强执行管理,验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当然,具体的预测分析,还需要工作人员随时跟踪和关注财政运行和经济的最新动态,准确把握全年预算执行态势,并根据变化情况不断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努力做到能随时向各级领导提供最新的有关预测数据,提高预测工作的及时、准确性。
(三)探索新道路,加强预算执行全面性分析
预算执行分析会涉及到许多领域,这些领域中一定会存在财政部门不熟悉的领域,为了确保资源的可靠,信息的准确,必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借助外力提高分析能力。具体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增加财政部门与税收征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将每月国、地税的税收分析报表及时的传给财政部门,确保财政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财政收入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2、财政部门需要同重点企业建立联系,协调税源大户企业按月直接向财政提供产销及纳税情况的报表,便于财政部门准确及时的掌握重点企业的税收和经营情况。3、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要加强交流,集思广益,综合分析财政经济的运行整体情况。4、财政部门的相关领导需要对预算执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财政部门内部各个科室、兄弟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全面性。
(四)依据实时需求,提高预测执行分析可读性
一些地区的预算执行分析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许多资料都相同的,让人读起来就会厌烦。因此,财政部门领导要选取对财政问题具有敏锐的神经、业务水平高、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员承担预算执行分析工作。预算执行分析过程中要不断的添加新观点、新知识,并且在材料的撰写上要尽量的使用一些新句、新词、新论据,从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