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分析 论文下载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不断改革的重要产物,很好的改善了农村信用社在监督管理以及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给小企业、微小企业以及信用比较好的农户发放的商业贷款,主要形式是保证贷款,而微小企业以及信用比较差的农户很难以保证贷款的按时偿还,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来说,存在不确定因素,只有认清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才能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一、小额信贷风险及成因
  (一)社会信用风险与成因
1.社会信用风险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市场经济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注重信用,这是市场的中心和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是特别高,很多村民都观念比较传统,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地区的信用觉悟不是特别高。多数村民不知道信用的重要性,且部分村民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小额信贷业务都存在“一次性交易”的认识,觉得这种贷款借款了可以不还,大不了以后不再借款。更有甚者个别村民为了获取小额贷款而出现提供假的信用证明,把小额信贷当做发财致富的捷径。社会信用风险就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
2.成因
  首先,村民的思想认识不足,信用意识不强。如上文所述,一些人在得到小额信贷之后没有及时的偿还,有的人在申请贷款之初就有赖账的打算,有的人有钱故意不还,还有的人在申请了小额信贷之后把获取的资金进行体外循环,逃避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打击了农村商业银行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再次,农村地区缺少健全的信用网络,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全面的检查村民的信用状况,也不能很好的掌握那些申请小额贷款村民的真实信用状况,这就导致了不完善的村民信用和经济档案,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运营方面要投入比较多的精力,提高了小额信贷的成本。再次,农村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让农村学习金融,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偿还小额贷款,减少纠纷的出现。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方式上存在不足,信用意识上也存在缺陷,加上农民自身素质的限制,就必然导致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及成因
1.市场风险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都是以传统的农副产品为主,产业的规模不大,没有很好的发挥农村产业规模效应,导致商业性的水平受到限制,提高了小额信贷业务的运营成本。加上农村地区跟区域外的经济联系不太大,农业的相对效益就不是特别高,经济基础不是特别深厚,增加了小额信贷的风险。加上农户自身承担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会转嫁到信贷风险上来。
2.成因
  首先,农业产业模式不科学。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都是以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为主,这样能够相应的缓解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但是,高质量农产品的比例不是特别高,高科技作物的种植区域也不大,高新技术对农业的影响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导致农村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比较大。其次,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是特别完善,村民的文化技术水平不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农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自然风险及成因
1.自然风险
  农村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偿还信贷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出卖农作物。但是,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对自然灾害的免疫力不强,假如一个地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就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这些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就可能变成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由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比其他国家高,尤其是近几年部分地区气候的不正常,加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制约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应的减少了农业经营的产值。
2.成因
  首先,小额信贷的数额不大,贷款的频率却比较大,这些特征就导致了小额信贷的成本要比普通商业银行高,而且借贷的流程不是特别标准,导致小额信贷经营的难度,提高了风险指数。其次,申请贷款的农户没有农村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物品,这就很难建立小额信贷的信息。一般来说,村民最优价值的东西就是土地承包权以及宅基地权。但是,村民自己建造的房屋基本都是无产权的,也不具备抵押的资格,而农民的工具、牲畜等没有所有权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的实际价值也不好确定,所以这些抵押物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