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1 论文下载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月1日起,财政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小企业的标准:除了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或主体)、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外,其余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均因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小企业的范围,扩大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小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收入和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大,是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充分考虑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单一等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和空间。这将有利于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贯彻落实会计操作规范;加强内部管理,防范贷款风险,缓解融资困难;加强税收征管,促进税负公平,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减轻小企业负担,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
  总体而言,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了小企业会计从业者做出职业判断的机会,并在很多方面减少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难度。因为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会计人员本身职业素质不高,对准则的把握不透彻,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规章。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会计人员减少会计核算难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而言,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一)明确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不再采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这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简化了小企业的账务处理过程。
  (二)简化会计要素的核算
  1.资产方面
  (1)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单一的成本法进行核算,不再核算购入债券时发生的折价、溢价和应计利息,规定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相对于按照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的方法,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固定资产更贴近税法。《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规定了小企业的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不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第二,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包括竣工验收前应负担的借款利息,在借款利息资本化条件上,全部予以资本化;第三,明确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进一步缩小了固定资产折旧引起的纳税差异;第四,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继支出划分改建支出、大修理支出和日常修理费,其中改建支出中已提足折旧和经营租入固定资产,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日常修理费在发生时计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3)取消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采用了尽量简化的核算方法,对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可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存货不计提跌价准备,当存货发生损失时确认,应当按照可收回的金额,计入营业外支出。取消后更符合企业现实仓储出库实际。
  (4)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均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不再计提坏账准备,存货不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不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存货的转让损失,以及应收款项的呆账、坏账损失均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这一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中允许扣除的资产损失的界定标准基本相同,消除了资产减值准备造成的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差异。
  2.负债方面
  (1)合并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两个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两个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扩大了核算范围,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