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的探究 论文下载

前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企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体制转为现代企业集团、由政企合一管理转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化经营发展模式。电力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财务的现代化管理是为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资产规模大。供电企业生产性质决定了资产的比重较高,各级各类的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固定资产分布广,坐落分散,管理难。固定资产在资产构成中占绝对比重,其在财务管理在带来了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贬值风险。
  (2)筹资风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电网结构薄弱和供电不足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加快电力设施建设,仅靠当年折旧和自留利润不足以支撑,需要大量的贷款,这就造成了供电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急剧上升,带来了财务风险。
  (3)资金流量大。电力企业销售收入规模大,资金流量也大,这就伴随着资金风险的加大。一是资金的安全性风险,二是资金的充足性风险,三是资金效率风险,这些都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
  2、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经营者的财务意识淡薄,有的电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很多管理者缺少财务管理意识,多数财务管理工作都停留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上。在日常运营中,财务部门主动介入少,财务管理职能长期缺位。
  (2)、电力企业缺乏精细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当前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多电力企业没有编制科学合理的增长目标,对于增长率只是采用单一的设定,这样导致预算成为表面的文章而没有实际的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其发展战略以及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3)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跟不上电力发展程度,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不能够对集约化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帮助。电力企业的不同业务之间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不一,系统性、集成化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营销、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这直接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受到限制。
三、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1、提升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实现电力企业公司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相关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不断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使财务管理活动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中去。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这也是电力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可靠途径和方法
  2、实行企业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
  ⑴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电力企业的预算编制应该由比较单一的预算形式逐渐增加范围,最后实现比较完全的预算体系。为了强化电力企业的自己管理,企业的预算要将日常经营以及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到体系中去。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要留有余地,做好备用方案,防止电力企业的业务由于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范围的变化。
  ⑵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分析财务预算的情况,从而形成准确的分析报告,包括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内部资金流动等信息。
  ⑶对企业的预算方案实施监控。电力企业要强化自身的监督职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预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他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最终实现预算目标。
  3、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一个电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关键就是加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部管理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已经实现了对整个电力企业集团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