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足球事业的起步阶段,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足球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足球事业的兴衰。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专业足球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对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笔者在本文当中分析了我国高校专业足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并针对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足球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足球运动的技术越来越向全面化发展,分工呈现多样化,战术也灵活化,这也是足球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足球运动的发展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心理素质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训练过于重视运动员运动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的培养,却忽略了激发运动员整体技能潜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的培养更少。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智能以及心理能力都要极高的水平,因此必须把体能运动和运动员的素质培养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才能使高校足球人才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
2、提出我国高校专业足球人才的培养策略
2.1
专业足球人才培养策略之培养足球意识
足球运动足的足球意识可以衡量出其整体水平的高低,而足球意识是需要在长时期的不断训练和比赛当中逐步的积累起来的,在足球运动当中运动员的应变能力越强,其足球意识也就越强,而这些也正是我国高校专业足球人才极为欠缺的,要想培养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意识和训练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1
对运动员加强战术意识的训练。其中包括行动的预见性、技术的目的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战术的灵活性、防守的积极性、动作的隐蔽性以及配合的整体性等等,要按照以上要点,把培养运动员的意识与训练有机结合,系统性并有计划的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2.1.2
积极组织足球比赛培养并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实战经验。足球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足球比赛最终的胜利,这也是对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唯一的途径。但是,足球训练无论是所处环境,还是在心理的波方面以及运动激烈的程度上与正式比赛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将日常的足球训练与比赛有效结合才是培养并提高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训练时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规模不同、激烈程度不同的比赛,可联合当地各高校分别在每月、每季度、每年组织各高校的足球联赛,还要在比赛当中模拟国际大型足球比赛当中的规则以及环境,尽全力缩小日常比赛同正规比赛间的差异性,使高校的足球运动员能够逐步适应大型足球比赛的环境,增强高校足球人才的实战经验。
2.1.3要想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必须努力使足球运动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理论可以充实日常的训练当中片面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安排适当的理论课程可以促进运动员对足球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安排理论课程的时间不需太长,频率也不需要太高,要恰到好处的给运动员进行讲解。像训练当中所说的“能射门就不要传球”,这一内容的讲解不能过于死板,其实这里所讲的并不是不能传球,而是传球必须要找到最佳的时机,再合理的来传球,这就需要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必须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必须要给运动员进行详细到位的讲解,使运动员加强训练的自觉性以及训练的效果。
2.2
专业足球人才培养策略之激发运动员训练兴趣
不管是哪种运动要想得到顺利的开展一定要有吸引力才能使参与者提起兴趣,因此,开展高校的足球训练也是这样。但是,高校的足球运动开展时有着很多问题,例如:招收运动员困难,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难以得到支持并加入足球队,运动当中队员间较易发生摩擦,训练的效果也不明显,上述的问题对于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兴趣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使高校足球运动员提高训练兴趣,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2.2.1
严把训练当中的考勤关,控制运动员的出勤率,通过红黄牌来减少运动员违纪的现象,对于训练当中消极散漫、不守时甚至有打架斗殴影响到其他队员正常训练情绪的现象形成一定的制约。要根据红黄牌制度的建立对学生在足球训练和比赛当中的表现给予警告或处罚,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素质与出勤习惯,激起学生的训练兴趣,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训练环境。
2.2.2
加强培养优等生运动员训练的兴趣,通过带动作用使训练能够有效地开展。要在足球队中构建骨干队员框架,并可以应用民主、试用以及竞选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训练当中表现较突出的学生当选,而表现不好的则可主动让位,能够将队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
2.2.3
在足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