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解读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3.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我国对外贸易下滑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欧洲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提高,全球贸易融资可能受到很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同时,欧盟为保护本地区的实体产业遭受不可避免的损失,很有可能采取保护措施形成贸易壁垒,贸易纠纷也会因此增多。
2.资本外流风险加大
欧债危机的影响正在不断升级,自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全球的风险偏好都处于下降通道,自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CCC,面临债务危机的国家债券都面临债券价格下挫,收益率上升,融资困难的难题。若希腊退出欧元区,我国面对资本流出的压力将加大,流入我国的“热钱”将会流出我国经济体系寻求其他获利机会,这将会带来人民币贬值风险和国内基础货币紧缩,提高国内融资成本。
3.加大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成本
希腊退出欧元区带给全球经济的恶性影响会大幅度打压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价格,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成本加大,实行稳定我国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的政策成本大幅提高。三、我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分析
1.加快本国的产业发展
加快外贸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扶持高薪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希腊很有可能退出欧元区的不利预期下,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加快我国外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出口外贸萎缩,外贸产品竞争加剧成为当务之急。在出口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新技术背景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将失业劳动力引向仍需大量人力劳动的产业,解决产业整合升级带来的失业难题。
2.稳定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在稳增长、降通胀的大背景下加强微调力度。随着我国资本流出压力的不断加大,希腊或退出欧元区的预期会造成我国国内货币紧缩,融资成本上升。这对我国货币当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提前预期经济走向,加强微调力度不仅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符合我国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的宗旨。加强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欧债危机的不断加深让欧洲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骤然提高,银行资产萎缩、银行拆借市场和抵押市场交易量下滑趋势也会显现出来。那时再来加强对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为时已晚。逐步提升对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监管力度,
3.加强与国际间经济合作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