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指国有企业设计出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并对其作出合理的组织分工的模式,最终达到集团的总体财务目标的财务管理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有投融资的决策权和经济收益的分配权。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带来的好处主要有实现多元化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利于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企业资金运转的有效监控,还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分多种模式,选择合适的模式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1.中央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中央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指由母公司对重大财务事件作出决策,对子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均受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该模式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实施,利于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2.地方自治型财务管理模式
地方自治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母公司对子公司不采取过多的财政干涉,把财政决策权更多地交给子公司,让其独立处理财务问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模式下发生重大财务问题时,母公司仍由决策权。这一模式利于子公司发挥其管理力量,减轻母公司压力,但存在母公司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
3.相对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相对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中央集权型和地方自治型的结合体,具有两者的优点,弥补了他们的不足,相对更为完善。该模式下的适当分权,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互不干涉,各自完成工作,利于提高子公司的运营积极性,降低运营风险。
二、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财务管理财务与会计不分等问题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逐渐抛弃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采取集团化经营模式。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集团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的集团化财务管理还处于不完整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过度集权、过度分权和对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不足,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丞待完善。
三、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对策
1.合理分配财权范围
国有企业依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组织结构,对子、母公司的权利范围作出合理划分,再以此对财权做出妥善分配。当国有企业在进行重大业务决策、投资融资决策及担保时,由企业总部作出最终决策,企业总部层面必须拥有重大事件的决定权。在对子公司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将日常事务的决定权、资金的分配权交予其进行合理的处理。通过合理的分配财权范围,使集权与分权问题得到了良好的平衡,企业总部增强了企业资源的整体控制力,避免了财务管理的失控现象,而子公司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实行财务管理的监督利于国有企业的活动符合有关程序的要求,使企业的活动具有合法性、科学性、规范性。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督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按照产权的关系,作出对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委派工作,国有企业集团总部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以财务总监为桥梁进入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对子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管控,避免国有资产的不合理使用、流失;(2)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督结构:国有企业要建立权威、独立的审计单位,对内部实行定期的审计工作,通过完成审计报告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对子公司经营状况和业绩的真实了解。
3.构建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当今社会逐渐的信息信息化,构建完整、系统、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国有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要由一些专业部门专职负责完成,例如,企业的成本预测、核算、分析、经济创收、报销结算和物资统筹管理等工作,只有各部门尽职尽责,才能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控制。国有企业对各部门的管理要做到上下一致,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与配合工作,各部门数据要做到无缝连接和分享的高要求,进而实现完善的信息化集团化管理平台。构建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上对国有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可以实现对多种财务信息的实时了解,从而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极大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