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目前会计事务所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事务所将重点放到内控工作的开展上,未确保会计事务所各方面均良好发展,必须对其内部控制控制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本文将对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控制体系构建及实践进行研究,分别从内部控制控制理论研究、会计事务所在内部控制控制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促进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控制体系实践性的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控制理论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控制,我们可以追溯到10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在这个报告中,人们第一次认识内控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内控制度的研究也逐渐深化,在《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控制下了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控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促进会计事务所目标得以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控制目标旨在提高会计事务所竞争力,促进会计事务所发展。关于内部控制控制的发展历程,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这个阶段可称之为内部控制控制阶段萌芽时期,40年代后,内部控制控制内涵逐渐得到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控制结构论出现。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控制整体框架正式问世,因此这个时期又被称为IC-IF时代。21世纪初期,在《会计事务所风险管理框架》中,提出了四个目标与八个要素,这个时期又可称之为ERM/SOX时代。自1978年,我国也对内部控制控制进行了研究,并经历了重要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内部控制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会计控制阶段、全面风险控制阶段。
二、会计事务所在内部控制控制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会计事务所在内部控制控制体系构建中面临了诸多问题,概况起来分别为:内控环境差、内控目标不明确。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内控环境差
内控环境的好坏对于内部控制控制体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控环境又包括会计事务所文化建设、员工职业操守、领导管理理念、权责分配制度等。据悉,目前会计事务所内控环境较差,不利于内控体系的构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追溯到会计事务所的发展起源,实际上,我国会计事务所起步时间较晚,很多事务所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化而来,这便导致事务所管理者缺乏一定管理意识,对于内控制度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在会计事务所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事务所管理者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自律意识差,内控工作都做不好更不用提内控制度体系的构建。
2.内控目标不明确
会计事务所在内控工作中还存在内控目标不明确这一问题,事务所对于各种风险的出现未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自身经营特点。发展趋势及管理状况,由于对自身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最终导致在目标确立时与会计事务所实际严重脱节,事务所也无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
三、促进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控制体系实践性的措施
1.充分优化内控环境
要促进会计事务所内控体系的构建首当其冲应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首先,在文化建设方面,事务所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构建与交流,通过语言的沟通来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员工形成一定管理意识,促进整体意识及观念的有效提升。其次,应促进品牌意识的提升,尤其是针对小型事务所而言,在获取更多业务的同时也必须抱有严谨态度。
2.施展内部控制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事务所的规模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更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会计事务所应该组建一支规范的内部控制监督队伍,做好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对于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及时的反馈,确保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对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避免出现风险和损失影响事务所发展和经济效益,确保其稳定、良好发展。
3.提升内控人员整体素质
要想实现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对内控人员素质水平不断加强,一方面,会计事务所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把握新入职人员的入职工作,必须保证入职人员具备会计从业的相关证书,以保证整个会计事务所内控管理部门人员的水平。另一方面,内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确保内控人员能够全面地认识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