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鞭策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如沐浴春光,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作为民营事业单位,我国民办高校在成立之初,创办者投资和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而正常运行经费除了学杂费、住宿费、国家项目经费外,还有社会捐赠、国家教育补贴和其他收入。其经费主要用于三大模块,即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和物料采购。为了使资金更好地筹集和运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民办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基础性工作,它关系着民办高校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我国民办高校兴起较晚,有关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微乎其微,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我国民办高校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关于民办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论其创办者还是管理者都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办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各项经费的合理运用[1]。当前,在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严重缺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追根溯源,这是源于其创办者和管理者对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知程度不高,错误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实际意义,只是流于形式,也很少在财务管理中有所涉猎。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民办高校尽管已拥有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是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部分民办高校错误地将一些业务规章等同于会计控制制度,管理制度十分不完善,职责不清、奖罚不分明,稽核范围不够宽泛,执行效果不佳;部分民办高校尚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2]。实际上,在民办高校中像岗位终身制、奖罚标准不明确以及职责不清现象司空见惯,部分民办高校未能充分实现岗位轮换制,还有的民办高校对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未进行界定,这将会给民办高校资金带来风险性。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
部分民办高校尽管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有章不遵,有规不循,只是为了搪塞上级检查,长期将之束之高阁,敷衍了事,处理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制度本身的严谨和刚性荡然无存。除此之外,有的民办高校尽管也建立了监督部门,可审计工作疏于及时性和经济责任界定,使得审计结论无疾而终,无任何威慑性,影响了审计效果,因而在民办高校中,私自挪用公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高校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
二、加强民办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它事关学校资金能够正常运转,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确保资金安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办高校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具备充足的教育资金,其能否长远发展直接取决于资金是否能合理、有效、安全地运作,所以说,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保障财务运作正常化、合理化,使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3]。可以说,民办高校既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又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教育基地,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因而,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行才得以快速发展。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民办高校内部,科学决策的制定要以准确无误的财务信息为前提条件。要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就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会计处理和结账程序规范化、合理化;其次,明确具体时间组织安排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从而使经济业务往来事项有章可循,清晰明了[4]。同时,为了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将隐患苗条扼杀在摇篮里,民办高校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资金无风险。另外,对于民办高校财产物资的运作环节和过程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进行监控和制约,从而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以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整体性。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实现适度微观收益的重要机制
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受教育者的支出,其中高等教育市场是其主要筹资渠道。通常情况下,市场对高校教育的满意度和需求度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筹资能力,所谓民办高校的微观收益就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确保支出效果最大化和合理使用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