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主要是以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保险赔偿服务、收取保险费来获得盈利的。再通过对特定风险的识别和归类,实现风险在被保险人的分散,从而减少消费者的个人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在降低整体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极为明显。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迅速增加。改革开放的深入,使我国承诺的金融对外开放成为现实,各种民营资本、外资逐渐进入到保险行业,外国的保险公司、民营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等纷纷涌入我国保险市场,使我国的保险行业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同台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虽然我国的保险行业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保险市场的可开发程度还很大。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保险的利润开始下降;但是,存在于人寿保险公司中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寿保险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较低。面对这些困境,各人寿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市场的主体,必须主动出击,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全面预算作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式,在提升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监督、节约成本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解决当前保险公司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
目前,由于部分保险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特别是在事务处理中缺乏实战经验,在预算执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更多。这些都表明一些保险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存在问题。好多的预算并不是依据实际报表进行简单数字上的调整,也不是凭空想象的简单的数字安排,他是以科学预测和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为基础的,通过一定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多次上上下下的反复讨论和论证而确定的。但是,就目前我国一些保险公司的现状来看,管理者们都简单地认为将实现的估计或简单的判断反映到预算编制表中,就形成了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
2.缺乏有效低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保险公司进行了绩效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固定工资+固定绩效的绩效工资考核方式,改为由基本工资+浮动绩效工资的方式,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来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规定。但是,部分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并未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绩效考核的标准制定过于简单化,并未体现出不同岗位、个人业绩之间差异的影响。再如:对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缺乏有效监督,并未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严重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保险公司每月发放绩效工资的方式本来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由于人寿保险费用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极可能出现在下一个月费用总额少于上一月度的情况,从而造成下月绩效工资被倒扣的现象,使预算管控的难度增加。
3.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存在缺陷
全面预算是保险公司进行总体规划的数量化、具体化的说明。全面预算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活动状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因此,为了确保保险公司与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批准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完善的、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对保险公司的预算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在某人寿保险公司的现实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使得预算控制的发挥不够充分。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结果出现了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
二、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优化的策略分析
1.转变思想,确立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编制应首先考虑到发展的目标,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保险公司达到的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并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保险公司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根据保险公司应占有的市场份额制定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预算,为了实现保险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必须对公司的销售活动进行合理、科学地策划,并根据销售活动的计划对公司消耗的资源进行测算。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将年度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并落实到不同的责任主体上,不同的责任主体必须根据目标来对公司下一年度的经营活动、资源配置等进行合理安排,并量化为货币的计量方式,编制出全面的预算。
2.狠抓预算分析工作,全面提升预算分析的时效性
预算的执行分析工作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