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博物馆经济发展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博物馆是国家及城市深厚的历史缩影,更是立体的“百科全书”。但是,今天的博物馆,早已不仅仅是文化的守望者。虽然博物馆收取低廉的门票或者免费是大势所趋,但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并不意味着排除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据文物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各行各业博物馆约2300余座,藏品约2000万件。近年来,各省级新建博物馆便不下十余座。这些博物馆突破了以往博物馆的建设模式,实现了从量的追求到质的飞越的转变,从功能单一到复合型博物馆的转变,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这是我国博物馆发展水平总体提升的起点,也是我国博物馆与国际先进博物馆接轨的坚实基础。
   目前,博物馆经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犹如襁褓中的婴儿,处于发展的初期,其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博物馆这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


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改变原来的单纯角色,发掘经济职能,担当起能够使博物馆经
①本文作者为2012年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合理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 

打造新时期博物馆经济

——以江苏省淮安市》项目主持人,该项目有南京审计学院资助,其余作者为谷娇,徐晗,李文昊,田露
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角色,

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己成为博物馆理论和
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城市博物馆经济概念的探讨
(一)城市博物馆的概念
   要搞清楚什么是博物馆经济,首先要对博物馆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国际上,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16届全体大会,会议上通过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了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

、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在我国,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
   

那么本文题目中所谈的城市博物馆的概念又是怎样的呢?广义上的城市博物馆是泛指在现代城市中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分为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科学技术类等不同的类型。狭义上的城市博物馆是指以城市历史与发现为展示主题的博物馆。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是一种全新的博物馆类型。从这种分类范畴上看,城市博物馆应该属于社会历史类的博物馆。   
   

就以淮安市为例,淮安市博物馆新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展览为基本陈列,共分为人文初开、楚韵汉风、南北锁钥、漕运中枢、盐榷重关、河务关键、英杰辈出七个单元,彰显地方文化底蕴,以一种新的展示理念,印证了城市前进的脚步,可以算是典型的城市博物馆。
(二)博物馆经济
   要了解什么是博物馆经济,首先要对博物馆的所有制性质有所了解,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博物馆都有国有和私人之分。在我国,博物馆无论是归国家所有,还是地方政府,或是国营企业,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全民所有制的单位。私人博物馆,顾名思义即为私人所创办的博物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上私人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私人博物馆往往以小型专业的类型居多,这种私人博物馆不同于国有的大中型综合博物馆,它不要国家投资,管理灵活,与该地区的群众密切相连,对普及科学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知道商品具有二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产生,价值是由抽象劳动产生,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具有抽象性。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来分析博物馆经济,如果将博物馆视为一个商品生产者,那么他既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也可能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我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对世界、历史、科技、文化等有了新的认识,满足了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可视为对精神产品的消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