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的关键之一便是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从而防范审计风险,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该从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做起,对审计的工作环境、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进行高效控制。
1运用制度控制体系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供良好顺畅的工作环境
1.1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保证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首先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门,明晰审计部门的职能与岗位职责,畅通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并赋予内部审计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开展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其次内部审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1]
张国刚,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12,(11).][1],为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顺畅的工作环境。
1.2建立高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体系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核心。企业应结合发展愿景、战略规划及企业的实际现状,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编制内审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各类标准化表单,规范化模板,做到制度具体、职责明确、易于操作,采取多元化措施保证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修订和完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体系的建设,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
1.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素质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这也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另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与时俱进,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1],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查证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1.4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积极探索运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推行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注重运用查询、计算、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通用审计软件等计算机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2强化审计质量管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2.1制定合理的年度内部审计计划
审计工作应具有计划性,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审计机构全年审计工作质量成果的优劣与审计工作层次的高低。年度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应关注:
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应结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围绕企业的中心目标、企业发展运营的难点热点问题及影响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管理薄弱环节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做到突出重点业务、突出重点环节、突出重点事项,全力为企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审计计划应考虑审计力量、时间及效果,对问题查深查透,使每项审计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同时要兼顾审计效率与效果的有效统一
,合理确定审计项目。
2.2做好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审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要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确定胜任的审计组长、主审以及审计组成员
审计组长应具有高度责任感,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一个审计项目组的核心。主审应具有较强的审计业务能力,能统领审计组内部审计业务;发挥承上启下的综合作用,既要辅助组长综合情况调整方案和思路以实现审计目标,同时要对成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项目审计质量得到全过程持续控制。选择审计组成员应考虑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技能以及不同业务素质层次人员的有机组合,使每个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各尽其才,用其所长。
2.2.2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制定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做好项目审计的基础,而做好审计调查,又是制定审计方案的基础。审前调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项目成果,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郭海红,加强审计项目主要环节管理的做法,中国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