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纷纷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竞争优势也由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向成本控制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实现利润更大化,成本最小化,实现自身综合管理能力的全面增强,形成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企业。
一、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控制忽略了流通性费用的控制
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中往往十分关注生产成本的控制,将生产成本的控制列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本身是起到了很好的成本控制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忽略了相应的材料供应、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所需的流通性费用的成本控制。生产性成本费用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费用所占成本逐步增加,对于流通性费用的忽视和控制不足,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大量浪费,只重视已发生成本费用,不重视管理费用的控制,将造成企业成本的重大损失。
2.人工成本控制忽略了激励机制的建立
我国企业原本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形式为主,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一直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节约人工,控制工资等方式期望实现利润的扩大,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忽略了工人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工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劳动力综合水平降低阻碍了企业发展,实际上是控制了企业发展,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完善的工薪制度结合激励机制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成本管理忽略了战略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往往是通过细节和流程上的管控,实现各细节上的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战术是在发现成本浪费而采取的相应的拯救措施,而缺少之前成本管理相应的战略思想。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成本管理的竞争,企业成本管理能力不够,没有成本管理战略思想,会导致企业成本无法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没有事前的管理和预测,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整体能力的下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滑,没有战略思想的成本管理手段是十分片面和不完善的,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力度都是不足的,这是我国企业的普遍现象,是企业成本管理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一个方面。
二、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加强措施
1.拓展成本管理范围
针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管理不够全面,管控不足的问题,应当拓展成本管理的范围,加强成本控制的范围和力度,实现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和管理。随着流通性成本的比例大大提升,生产性成本的所占比例下滑,加强流通性费用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的生产成本作为企业的固定成本,数值相对固定,方便管理,但是流通性费用却不同,设备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所有层面,繁杂并且难以控制,范围广泛并且一个管理和控制力度不足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做到管理上的流通性费用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要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对每个部门制定性应的成本目标。在整个企业内部宣扬成本意识,让成本控制和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流程的细节管理上,实现企业内部的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
完善成本控制和激励机制
完善成本控制和激励机制是指企业除了要进行人工成本上的控制,实现成本控制和企业利润的保证之外。还应当制定完善的薪酬机制,将企业内部的职工薪酬、福利待遇、培训和学习以及相关的奖励惩罚制度等跟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关的因素全部形成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要求将职工的薪资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实现职工权利和义务的明确化,让企业内部职工薪酬管理也更加明确化,完善先进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完善的体现,也可以鼓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会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管理更加明确,能够留住人才,也能够吸引人才,还能够鼓励内部员工积极向上,形成良性竞争的现象,实现内部职工良好次序的同时节约了更多职工培训和招聘的费用,增强企业效率,是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又一重要体现。
加强成本的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要实现自身成本管理和控制战术的全面有效性,除了实时性的成本控制手段之外,还应当有长远的成本战略思想,企业应当加强自身技术与创新的成本投入,确定长远的发展观做长远投资,进行技术创新的长远投资是企业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保持领先的重要保证。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