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现状
我国所有公开上市公司都必须严格遵循信息披露规范的各项要求,提交并公开披露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充分性及可比性的各种会计信息。但是当前在上市公司中,会计披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主要有:
一是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二是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方面存在问题。根据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规定,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执行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几个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解答》等有关条件,使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强,同时也体现了与国际惯例不断接轨的原则,但随着证券市场的扩大,现行会计制度中有些规定仍有些滞后,一是某些新情况、新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三是审计执业方面存在问题。作为证券市场的鉴证者,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信息披露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投资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在“红光实业”和“琼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分析
1、上市公司自身内在的原因
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致于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
公司股东的产权约束弱化。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现代产权制度还不能通过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很难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由于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较分散,也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从而造成这些公司的管理权失控,以致给利润操作者以可乘之机。
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监督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以致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甚至陷入财务困境而难以自拔。
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落后于实务,一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领域尚未公布具体会计准则。如资产重组中的会计处理,由于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规范,实务中的会计处理很不合理,甚至成为某些公司操纵赢余的一种途径。
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实施和制定都不完善
某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布发行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中规定,年度报告中要全面披露每股收益,但对什么是全面摊薄及如何计算,尚未做进一步规定。
4、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中,我国证监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未理顺,证券会无论在监管的规范,范围及时同上,还是在监管及处罚力度上都还不健全、亟待改进和完善。
三、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管理机制两方面,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一)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是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准绳,只有先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生成客观公允的信息后,才谈得上信息如何披露,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整套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实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前一步必须做好的事。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1、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
目前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力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会计部门由董事会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并向其负责,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财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
2、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财产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三)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1、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