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对于油田企业来讲,抓教育培训,就是促生产、保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反复抓、抓反复,要让安全教育培训的各类规章制度“硬着地”,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成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制度保障。企业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指导,通过明确安全培训职责、细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强化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建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全员岗位练兵和基本功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确保安全生产。
一、强化安全培训责任意识
1.统筹兼顾。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坚持和完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等有效的管理体制,通过各级安全和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让安全教育培训的各类规章制度“硬着地”,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成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制度保障。
2.科学推进。各单位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按照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找准安全教育培训中的薄弱环节,突出HSE第一课和停产培训重点,坚持把着力点放在抓基层、练内功、打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稳步实施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监督考核体系,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及奖罚办法,将各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和质量效果与基层单位、员工个人进行挂钩考核,在培训工作的考核落实上下功夫,及时检查考核,奖优罚劣,坚持以考促培,以考促学,把安全责任压力传递到基层和个人,进一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1.细化职责分工。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组织、分级实施的原则,通过明确培训职责、细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技能素质,规范员工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2.加强深化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先培训取证、后上岗的要求,全面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油田层面统一开发员工证件管理系统,对职业资格证、各类安全资质等进行重点监管,指导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证件管理,及时对员工证件的有效性进行监控,确保持证上岗率100%。
3.优化培训方式。结合单位实际和岗位要求,以基层队(站、班组、科室)为主体,采取师带徒、专题讲座、课题研讨、实习锻炼、观摩交流、岗位轮换、技能演练、班前班后会、技术课、“四个一”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对于HSE换证及再教育培训,探索开展远程网络在线培训,配套完善HSE远程培训课件,由学员利用工作间隙,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三、强化重点人员培训
1.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在切实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其现场监督管理、指导安全工作、参与安全授课等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同时,针对近5年进入油田的员工,加强岗位业务理论、实际操作技能、安全技术技能等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通过举办基层队长和班组长示范班、基层巡讲、HSE兼职教师培训等方式,重点加强油田主业单位班组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活动、211安全工作法、岗位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员工岗位履职能力。
3.加强承包商(分包商)的培训和监管。以国家、行业及企业有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宣贯,提高危害识别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执行力。
四、强化现场技能训练
1.加强创建现场培训示范点。业务部门牵头,结合行业特点,指导有关单位选树条件成熟的基层队站、车间(班组),建立标准化培训现场示范点,按照安全管理规程要求,分专业、分岗位梳理完善技能操作流程,开展标准化技能操作训练,进一步规范基层员工的安全操作。
2.加强广泛开展现场培训。各单位结合现场施工作业特点,通过开展技能演练、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会、周三技术课、班校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教室移到现场,把现场变成课堂,分类别、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员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3.狠抓现场重点作业培训。对于重点施工、重点作业环节,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培训,对于特殊时段非常规作业等情况,按照施工预案进行培训,相关领导、专家要亲临现场,基层干部紧盯现场,强化生产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