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非典”的肆虐、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7.0级地震…这些灾难的突然降临引起了我国对应急物流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但与德国、英国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严重的落后与不足。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使应急物流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逐渐提升,所以在新的挑战和困难下,研究探讨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应急物流的分类及特点
(一)分类:
1.按突发事件分类。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地震、海啸等)、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和突发疫情应急物流(SRAS、禽流感等)。
2.按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
(二)特点:
1.突发性。应急物流主要针对的是突发事件,因此突发性是应急物流的首要特点。只有极短的反应时间、迅速的实施行动、可靠的物流方式才能实现完美的应急物流。
2.弱经济性。毫不夸张的说“急”字可以代表应急物流的主旨含义。普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甚至经济收益准则均不适用于应急物流,任何利益都无法和人民生命财产相比,所以应急物流具有突出的弱经济性。
3.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时间以及后果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的显著特点。
4.非常规性。在突发事件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应放在首位,为了进行快速的物资调配、伤员安置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应急物流的实现需要简化常规流程,启用特殊方案手段,特事特办,因此应急物流具有非常规性。
二、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
日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呈现出频发状态,并且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将会给我国带来残酷的考验。国家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相继实施了很多扶持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有关政策,像《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等。
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系统而言,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仍处于最初阶段,发展的比较缓慢。中国首个致力于应急物流的特殊团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末通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审批通过。进而,与应急物流联系密切的《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研究》等五个方案由中国物流学会于2007年提出。最近,有关应急物流的多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逐步进入团队协作、系统开发的进步阶段,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始重视相关应急物流的发展。三、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和发展始于2003年SARS的疯狂肆虐,源于此,我国应急物流处于“菜鸟”阶段,青海玉树地震和南方冰冻事件,凸显出存在于应急物流中的各种问题。
(一)不全面考虑应急物流的重要性,与之相关的规定、制度、应急方案还不充分
创造迅速及时、方便高质量的应急物流已被我国及早的提出,但是相关措施的实施还很缓慢,特别是规定、制度这方面的构建还很不完善,应急方案也没有很好的提出、研究,我国还是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和实践基础。
(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无法最大化发挥,没有明确的应急物流组织统一调配指挥
没有指定的领导组织,无法实现各级的联合调度、统一行动,这就间接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各方行动只会使救援行动变得迟缓、低效。大批大批的民间自发组织盲目的奔赴灾区,不仅不会起到实质作用,反而会阻碍专业救援人员物资的及时到达。
(三)团结协作能力差,缺少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行动指挥流程复杂
军队和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际,均会采取积极、无私的救援行动,但是二者却不能实现强强联合,发挥出应有的力量。而且没有实现救援物资统一调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无法整合各方救援物资,发挥团队管理运行作用,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征用奖励以及防止物资重复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我国缺少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及专业的救援设备,另外,救援行动中空中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复杂,不及时。
(四)无法实现信息准确全面、迅速的发布,导致大众无法辨别信息真伪,引发恐慌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众普遍期望了解灾区状况、救援进度、危害程度等相关信息,此时新闻媒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