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旅游业被认为是“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我国旅游大多数旅游景区采取的是粗放型的开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
  不同的专家对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他们从各个学科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解释。如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一样,最初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生态的可持续性,强调了要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虽然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至今仍有多种定义,但目前学术界普遍并广泛接受的是由联合国世界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概念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如果过度开采资源,超过环境承载力,必将会导致资源加速枯竭,环境恶化,最终影响和限制人类的发展。
  (二)山岳型旅游资源概念
  山,通常指的是相对周边地貌突起,轮廓线起伏比较大的地貌形态。山岳型旅游资源又有称为山地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域范围宽广的空间综合体。在它的下面有基岩、地层表面有不同的地貌形态、土壤、植被和丰富的人类文明足迹,山脉上面通常有风、雨日、月、云、雾等丰富多彩景观,所以山岳型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文献回顾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活动的迅速增加损害了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当代的需要与后代的需要关系,正确处理生存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使生态、社会与经济相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发展的突破性理论,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二)社区参与理论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全球旅游业大规模和高速度的发展给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从当地居民的身边流走大量的利益,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承担旅游活动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社区参与”思想,不少专家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进行了概括和界定,如公众参与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正规、非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参与决策;社区参与指的是社区的居民有权利和责任参与指出自身的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及特点
  (一)山岳型景区分类
  1、按高度角度分类
  按高度分为极高山,海拔高度5000m以上,例如喜马拉雅山;高山海拔高度3500m—5000m,例如四川折多山;中山,海拔高度1000m—3500m,例如四川峨眉山;低山,高山海拔高度1000m以下,例如黑龙江大青山;丘陵,高山海拔高度绝对值小于500m、相对高度大于50m,例如北京的玉泉山。
  2、按成因角度分类
  按成因分类为褶皱断块山,例如秦岭;褶皱山,例如昆仑山脉;断块山,例如横断山脉和火山山,例如长白山。
  3、按功能角度分类
  按旅游功能角度分类为岩浆岩名山、沉积岩名山和变质岩名山。例如花岗岩名山华山、黄山、衡山,玄武岩名山峨眉山、五大连池,流纹岩名山雁荡山、西湖孤山,岩溶风景比较出名的是桂林山水、云南石林,丹霞风光有名的是丹霞山、武夷山。
  (二)山岳型旅游景区的特点
  1、地形复杂
  山脉多是由地球内动力作用产生了,因为构造和岩性的不同导致山体形态各异,如华山、峨眉山、衡山等。山岳型旅游景区它与平原地区相比较而言,非常好的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山岳型旅游景区,受旅游者活动的影响程度小,主要表现为形象美、听觉美、色彩美。
  2、旅游季节性强
  旅游季节性是指客流流向、流量集中于一年中相对较短时段的趋势。目前,我国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消遣,所以许多旅游者会选择气候适宜的季节游览山岳型旅游景区,所以山岳型旅游区的客流季节性差异显著,淡季客流量比较不足,但是旺季接待旅游处于超负荷运行。
  3、景区空间有限
  虽然山岳型旅游景区的面积广,体积大,但是山岳景区内的平地相对较少,可供游客游览的空间和地域通常比较狭小。例如华山旅游景区面积是14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的面积大约只有36平方公里,但是可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