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用“弹性系数法”提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准确度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背景分析  2015年是某公司“十二五”战略目标决战年、收官年,受世界经济增速维持放缓,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全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价格竞争持续升级,某公司经营难度不断加大。
  在此背景下,作为与某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难度随之增大。弹性系数预测法,一方面通过计算各年份弹性系数后,计算出弹性系数的置信区间,一方面各经营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决策者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在上述置信区间内选取相应数值,进而预测未来几年人力资源总需求。
  二、案例描述
  (一)弹性系数预测法介绍
  弹性的概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本案例所谓的弹性系数间接预测法在对人均利润率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弹性系数对员工总数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测的一种间接预测方法。由于弹性总是针对两个相关变量而言的,根据此次预测内容,选取员工总数变化率和人均利润变化率作为变量,其中员工总数变化率为因变量,人均利润变化率为自变量。
  因此,本案例中弹性系数指的是员工总数增长的百分比人均利润率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E=(△Y/Y)/(△X/X)×100%
  (弹性系数=员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100%)
  其中,E是指弹性系数;Y是指某年员工总数;X是指某年人均利润增长率;△Y是指员工总数一年的变化量;△X是指人均利润增长率变化量。
  弹性系数的意义是,若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人均利润增长率变动1%时,员工总数变动的百分比,或理解为按某一速度(如1%)变化时,员工总数将随着人均利润增长率变化的速度而发生变化。
  之所以选择人均利润率作为弹性的分母,是因为制造业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企业员工平均人数之间的比率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便于在“十二五”短短5年内发掘和探寻共变的规律,以对其后数年的员工总数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弹性系数预测法应用实例(以某公司下属子公司为例)
  1.确定往年的弹性系数。根据“十一五”期间员工总数和人均利润增长的历史数据,算出各年份的弹性系数。表1为某公司“十一五”期间的相关数据。
  表1 某公司“十一五”期间的相关数据
  年


份销售总额
  (万元)利润总额(万元)员工总数
  员工增长率 人均利润及增长率弹性系数
  人均利润人均利润增长率
  2005年34

931.52321.65655 0.49
  2006年38

649.97651.72552-15.73%1.18140.43%-0.11
  2007年50
268796.79500-9.42%1.5934.97%-0.27
  2008年54
979.812076.669038.00%3.0188.86%0.43
  2009年79
342.943847.417102.90%5.4280.06%0.04
  2010年97
4681765?12.68%2.21

-59.29%?
  根据本报告中弹性系数的公式:弹性系数=员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算出2006-2009年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1、-0.27、0.43、0.04。
  2.确定弹性系数的置信区间。为减少极值或其他不正常值的影响,根据第一步算出的弹性系数获得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指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置信水平是指置信区间展现的是这个参数的真实值有一定概率落在测量结果的周围的程度。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是往往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步中算出某公司“十一五”期间(2006-2009)的员工总需求的弹性系数-0.11、-0.27、0.43、0.04;以上4个数据均值为(-0.11-0.27+0.43+0.04)/4=0.02,然后根据下面计算公式算出标准差(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得出标准差为0.30。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置信水平为60%,根据统计学规定,60%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均值左右一个标准差,因此置信区间为(0.02-0.30,0.02+0.30),即(-0.28,0.32)该置信区间的意义是,我们需要的弹性系数的真实值落在该区间的可能性有60%的把握。这里,弹性系数越大,说明人均利润增长率每增加1个单位,所需的员工数增长率就越大。
  3.确定所要预测年份的弹性系数。在综合考虑某公司的技改、市场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在之前确定的置信区间中选取一个弹性系数。第二步已经确定了弹性系数的置信区间,这样就可以根据某公司的未来两年的实际情况,预估其弹性系数,如果在可预见的2010年里,市场环境竞争日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