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高唐县工业经济顶住了市场下行压力,实现了平稳增长。
一、2015年高唐县工业经济主要运行情况
(一)工业运行方面
2015年年底,高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3户,较去年底净增48户。1-12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3.31亿元,同比增长9.49%,实现利税152.96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润107.51亿元,同比增长1.30%。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两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市首位。
综合分析,高唐县支柱骨干企业的发展态势稳定,时风集团、泉林纸业和蓝山集团2016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都保持在4%以上,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较大,造成利税利润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批中小企业因技术创新意识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慢,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加之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不得不降价保市场,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大大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
(二)工业产能方面
根据四季度平台企业景气调查情况看,如图1所示抽中的39家企业中,企业生产能力发挥程度高于正常水平的有4家,主要集中大中型企业,如纷美(山东)包装有限公司、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处于正常水平的有32家,占全部抽中企业的82%。生产能力发挥程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有3家企业,其中2家处于停产状态。从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看,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有18家,占抽中企业的46%,主要集中在供电、发电行业,规模较大的纺织行业、造纸行业。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有10家企业,占抽中企业的26%,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规模较大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如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率80%以下的有11家,主要集中规模较小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及棉纺织行业。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和原材料、燃料供应不足。
图题图1
企业景气状况调查图
(三)企业停产方面
截止2015年年底,高唐县共有34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停产个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从企业停产的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问题:部分停产企业是由于整个大环境不景气,订单减少,产品销路受阻所致。企业多以来料加工为主,抗风险能力低,当下游企业减少订单,这部分企业持续经营比较困难,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经营,只得关停。
二是资金问题:部分停产企业存在银行抽贷或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投入。
三是管理问题:企业管理不善,导致长期亏损,只能停产止损。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资金紧张,无法正常生产。
二、高唐县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一)实现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政、银、企三方密切合作,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国家、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到实处,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抓紧制定企业上市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上市融资工作。
(二)加强用电管理,调整工业电价
建议物价部门调整工业电价,按照当前煤炭价格,重新核定工业用电电价,使其价格与煤炭价格下调幅度相匹配。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效率
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强用电管理,对于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偏高的车间,加强无功管理,及时投入无功补偿设备,进而提高功率因数。采取措施提高负荷率,平均分配产能。
(四)正确处理货币、财政、投资、产业与相关政策的关系
在保持人工成本相对水平优势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以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协调增长为指导原则,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强化调控并举手段,适时调整最低工资和行业最低工资水平,有效控制工资和人工成本水平,合理引导,进而达到加强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
(五)提高劳动者薪资水平
引导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减少浪费损失,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技能,通过这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