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实际


  1.1法人制度难以进行彻底地落实

  由于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工程建设的投资运作主体越来越多样化,既有集资金筹集、管理运作、项目经营于一体的典型的项目法人运作模式,也有各种五花八门、七拼八凑的运作模式。比如有的工程项目筹集资金是一个单位,建设管理是一个单位,后期经营还贷又是一个单位,这就给法人制度的落实造成了困难。

  1.2设计质量和责任往往缺乏对应关系

  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普遍是片面地追求对施工单位的要求和管理,而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缺乏最基本的重视。

  1.3在招投标阶段的质量管理仍然不够规范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在招投标阶段,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弄虚作假、走过场的现象,另外,由于建设单位的专业管理深度不到位导致发包价格不合理的现象也限制了招投标阶段的质量管理。

第四,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工程合同管理仍然缺乏让人满意的规范化。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有很大一部分还存在着标书漂漂亮亮、设备破破烂烂、管理一塌糊涂的情况,从而直接导致项目的质量管理受到恶劣的影响。

  2.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般来说,人们会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

  2.1全面统筹,搞好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2.2规范实施,搞好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过程中,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

  2.3查漏补缺,搞好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对于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其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它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事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是: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审核提交的竣工图;对于工业建筑还要组织联动试车;整理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及报告;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档案应齐全完整。

  3.项目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的管控

  工程建设单位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真正按照“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投资项目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决不能搞‘三边工程’、‘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工程勘察单位要全面加强对现场踏勘、勘察纲要编制、原始资料收集和成果资料审核等环节的管理,必须对所提供的土质、地震、水文、气象等勘察资料的质量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依据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设计。

  3.2准确确定工程施工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

定通常遵循的原则是:质量难度大且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后续工序有显著影响的部位;质量影响大且可能导致致命缺陷的项目和部位;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且质量信息反馈存在障碍的项目和部位。对确定出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按照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质量控制,自检和自控,并按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及时分析、解决和上报反馈。

  3.3灵活把握好现场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