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统计分析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学当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其他多学科都都有所应用并且相当广泛。例如,我们在CNKI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并设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结果多达16151条。但是通过比较检索结果中是关键词数量我们发现,可持续发展为16126,而与旅游学科直接相关的关键词最多的为“生态足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其数量依次为352、346、342。“生态旅游”和“旅游业”分别为154和91。这与检索结果的综述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多个学科中都有所应用和发展,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其大理论框架下是一个分支;旅游学科内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最为紧密的是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基于上述结论在CNKI中以“可持续发展”并含“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并限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共输出605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3月)。并且在Science
Direct中以“sustainable”并含“tourism”为关键字,并且限定来源为Journals,时间为最近二十年,共输出740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3月)。
按照文章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统计
Fig.2Thenumberofresearchpapersof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总体呈上升态势,于2007年出现一次低潮后,继续增多,与2011年达到一次峰值后有所下降。而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持续呈增长态势。
二、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概念的定义往往是一个领域研究的基础问题。但就是这个基础问题往往困扰许多学者,并且由于旅游学科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里,对什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Organization,
WTO)(1998)给出的定义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能满足当前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又要能够满足未来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需要。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2001)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规模在一个地区发展和维持的旅游,即它在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不会以可能阻止其它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人的或物质的)环境发生退化或改变。
当然,对于这些官方给出的概念,不少学者认为太过于笼统,因此也有了从各种研究视角的解读。例如MILLER
G(2001),AHNBY,LEEB
K,SHAFERC
S(2002)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政府、企业、社区、景区等等各个利益相关集团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及预期的生活品质、环境质量、政府与企业效益并能够持续下去的发展状态。这种概念是在旅游产业的整体视角下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强调能够得到它们之间的一种公平、整体、协调、与高效的发展和利用。也有一部分学者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解为一种旅游活动的方式,或者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旅游”。例如TEPELUS
CM(2005)与Budeanu
A(2005)都指出,大多数旅游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是不良反应都是由大众旅游造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的旅游是一个“小规模的解决办法”。该研究指出生态旅游运营商可以通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可持续旅游理念执行及对旅游者不良行为监督达到长期保护有效发展的目的。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由于可持续性的概念最初是来于自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所以时至今日很多生态环境学者仍把可持续发展限定为生态的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范围内衡量生态系统要素所确定的可持续性,可以有比较统一的范式,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先提出的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评价的对象的状态-压力-响应指标与参照标准的对比模式。例如,对目的地景区土地利用而言,可以根据一定周期内的酸雨强度(压力)、景区范围内的土壤酸化程度(状态)与相应的可承受的酸雨强度和土壤酸度的范围的参考标准,评价生态旅游景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参照标准需根据生态旅游景区当地具体的生态系统的物理特性来确定,这种指标体系实际上反映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性的物理背景。
早在1998
年,GarrodB,Fyall
A就提出,应该把研究重心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转移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上来,并建立了一个测量可持续旅游的框架。因此除了生态学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