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对班级文化的影响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学生从3岁正式进入到幼儿园,一直到22岁正式从大学毕业,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始终生活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在班集体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生,结识新的朋友。在学校中,人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学生遵循班规,认真听课,然而有的班级学生上课捣乱,顶撞老师。究其原因,在于每个班级的文化存在差异。班级文化好的班级,学生的品质、学习情况等都处于优等线上,然而班级文化不好的班级,学生的品质、学习情况都比较差。因此,班主任要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依班规治理班级
  站在社会管理的立场上来看,近几年来,人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在管理中给人了更多尊重。班级管理这项工作虽然比较微小,但可以将其看做成一个社会缩影。现阶段,在社会中,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每个人的行为。在班级,有相关的班规约束每位学生的行为。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合理的规章制度非常有必要。通过依照班规治理班级,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性与公开性。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这一观念,将每位学生的管理能力都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班主任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每位学生行使其主人翁的权利,一旦确定了班规,每位学生都要严格遵守。作为一名班主任,其自身职责是让学生慢慢明白班规的内涵,让学生知道制定班规的作用。为检查班规的推行情况,就必须量化班规。
  二、构建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以前的班级管理中,专制型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民主型管理思想已然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思想。所谓民主型的管理思想凸显了人文素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民主型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班主任要构建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看,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同时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整个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愿意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每位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正能量都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班级文化。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重要性,而是要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将人文素养蕴藏到其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发展,甚至导致某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各项心理素质中,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成长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较为一致,但最终道路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在事业上大有作为,有的学生却碌碌无为。研究表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定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自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功概率远远高于他人。为此,班主任要重视心理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每位学生相信自身能力,欣赏自身才能。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心理暗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四、开展人文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自信心,但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将意志划分到情商这一范畴中。意志品质不同于其他品格,其有独特之处,即:在特殊情况下,控制好态度,调整好情绪。所以,教师要认真看待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一工作。坚强的意志能推动学生面对学习中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这种敢于直面困难的品格也可以感化其他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这项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通过长跑训练等方式来磨练学生的意志,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意志品质会慢慢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品质,还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班级文化建设这项工作既要密切联系校园文化,还要密切联系社会文化。同时,家长、学校、学生这三者都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
  五、结语
  在构建班级文化时,可将其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构建学生所认同的班级文化,增强每位学生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冉素菊.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素养培养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1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