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源的扩招和高校专业学科门类的增加,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复杂程度和系统程度也在不断增大
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档案对毕业生个人而言又十分重要,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更是其一生事业修为的“起跑线”,同时也是用人单位招贤纳才的重要依据和凭证
因此,加强对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的科学管理,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对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学生档案管理边缘化;二是缺乏成熟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和业务流程,大多沿用传统管理方式,明显落后于信息化时代要求;三是专业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技能滞后,不利于专项业务开展
2.存在体制障碍
一是缺乏针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制度,有的虽有但已明显过时;二是管理系统化程度不足,大部分高校是在学生毕业前后以搞突击的“专项活动”方式整理、补齐档案;三是档案管理缺乏专门性,平时疏于整理,查阅时疲于应付,出现找不到、找不准、找不齐的情况
3.信息化程度迟缓
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仍采用纸质模式,在基本办公设备、技术设备、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行动迟缓,导致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不能高效应对大量查询、调取的要求
4.管理过于混乱
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一般由人才市场、人才交流机构或高校自身代管,待毕业生落实单位后再转交单位
但这一过程缺乏统一管理,一是有的学生毕业离校时把档案自行拿走;二是高校与人才市场权责不清、对接不畅、互相推诿,使毕业生档案丢失;三是毕业生已离校工作,档案却迟迟不能跟进转递
二、原因分析
1.对档案的真正用途和基础作用不清楚
高校只把目光放在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单位好坏上,人才市场只是草草作为中转站;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利益的能力而忽视其他;毕业生本人由于不直接接触档案而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认识模糊,都造成了档案管理的灰色地带
2.对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不了解
高校、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档案管理政策规定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解,对毕业生档案保管责任不到位
毕业生为节省档案保管产生的费用而弃自身档案于不顾,造成今后事业发展上的隐患
3.档案投递程序不合规
部分高校通过机要信函的方式将毕业生档案投递给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时,由于该单位的搬迁、撤并、改制,导致档案投递失败或空投
部分高校则通过将档案交由毕业生本人自投的方式转出,造成档案作废或丢失
三、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特别是高校和档案托管部门大力宣传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对毕业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高校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定期听取汇报,定期调查研究,定期制定措施
档案管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对毕业生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
三是要开设针对毕业生的辅导报告,使其知晓个人档案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管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要健全毕业生档案基本管理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和管理责任,特别要确保毕业环节万无一失
二是进一步梳理毕业生档案详细内目,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每个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品德表现、担任职务、社团活动等入档内容,将应有材料条目形成规定
三是教育部门要尽快制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更为详尽、操作性更强、更加规范合理的档案管理办法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杜绝“一岗通吃”现象,畅通人才进出渠道,配齐配全专门人员,将业务做精做细
二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管,使其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毕业生服好务,为单位增光添彩
三要经常开展针对档案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4.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配齐配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按照现代化和标准化要求尽快装备档案管理部门
二是配齐配强现代化软件系统,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展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录入效率、管理效率、调档效率、查询效率和转递效率,能够与其他国内外高校实现系统同步、技术接轨
三是配齐配强现代化网络系统,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全方位网络化操作平台,使之与相关部门机构间可实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