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利事业单位进行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涵盖的工作职能主要包括公路管理事业、公益性事业、生产经营性事业、复合型事业等,每个单位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职能
受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水利事业单位在接受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要求和压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防洪、供水、水力发电、水土资源治理与利用、代表政府作为水利工程的业主、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以水养水”“以电养电”的财务管理目标
而就事业单位而言,部门预算就是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编制出来的、用来反映单位全部收入支出状况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用以上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
收入、支出整体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部门经费的安排,一定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以及“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的原则
预算应该是部门各方面的人员根据深入细致的调研得到的可行方案
财务预算是一个部门对未来的工作的全面考虑,可以使其捋顺思路,确定今后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为控制部门的费用支出和评价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部门预算的编制对于水利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单位内部职能的协调、内部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单位内部绩效评价工作高效开展和执行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水利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单位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认为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和自己无关,单位预算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些水利事业单位进行单位预算只是为了获得资金,一旦资金到位,预算管理工作也就随之停止
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只重视编制环节,却忽视了与执行和监督环节的有机结合,不能使单位预算编制的应有价值得到切实的发挥
2.缺乏严谨的单位预算编制过程
虽然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运行的是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但是在编制环节通常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即主要以上年的预算编制数为基础相应地调整预算编制方案,缺乏单位经营状况分析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即单位预算编制过程呈现闭门造车的现状;此外,“零基预算”方法流于形式,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单位预算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单位临时支出或者调整的预备资金也不能及时归档和落实
3.单位预算执行中随意性较大
就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高,随意性比较大的现象,执行中不管有无计划,随意支配资金,导致不同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甚至出现不在预算的把预算范围内的项目资金挤占的非正常现象;此外,在单位预算管理方案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一方面,一些水利事业单位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没有实现全程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缺乏配套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审计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实现跟踪调查和监督评价
三、提高单位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运用绩效的措施
对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严谨的单位预算编制过程、单位预算执行中随意性较大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如何有效提高单位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运用的绩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加强对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确保水利事业单位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高效执行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意识到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改革三大措施——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措施,也是财政改革三大步骤的第一步
如何搞好部门预算是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值得研究的问题,单位自身要提高对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做好引导和牵引工作
其次,要培养单位员工的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意识,在单位内部建立配套的网络查询和管理体系,实现时时查阅和管理;此外,要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