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常态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创新机制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国家统计局2015年7月公布的上半年我国GDP初步核算为296 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较2014年同期的7.4%,有所回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


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揭示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的替代关系

我国正经历经济增长率从高速到中低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意味着失业率的增加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失业率不断攀升,结构性失业加剧,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却逐年增长,表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

  一、就业新常态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创新驱动增长,对就业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新增就业岗位持续减少经济新常态的一大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

根据奥肯定律,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增加,造成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

第二,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另一特征

通过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衰退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大批缺少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从就业岗位上被“排挤”出来,结构性失业将贯穿经济新常态全过程

第三,大力支持创业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9亿多劳动力,每年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就业人员、退役军人逐年增加,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就业总量的压力也很大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大力支持创业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就业矛盾的必然选择

  二、就业新常态下失业保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社会集中筹措失业保险基金,为中断就业失去工资报酬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期限的物质帮助,以保证基本生活,并通过技能培训、就业介绍服务等手段,为其实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基本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

在经济发展和就业新常态的影响下,我国失业保险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失业保险基金大量结余和失业率攀升并存的困境
  近年来,失业保险基金迅速增长

2003年滚存结余为304亿元,2013年已达3 686亿元,增加了11倍

同时失业保险替代率、给付率偏低

我国失业保险待遇的确定标准不与参保者失业前的工资挂钩,而是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数,加上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严格,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逐年减少,缴费与受益出现严重不对称

国家统计局从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结果显示,2015年城镇失业率保持在5.1%左右,特别是近年毕业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较重地区失业率很高

失业保险基金与失业率双增长,失业金领取上存在“剪刀口”,反映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失业保险覆盖面窄与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的窘境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将淘汰一批落后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的新兴就业岗位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者被排挤出来,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

而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和职业技能欠缺的失业大学生,由于户籍、地域等限制被失业保险排除在外,失业保险参保率始终差强人意

  (三)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功能薄弱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首次把鼓励创业写入就业方针,紧接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把鼓励创业政策落到实处,以期创业带动就业

但目前《失业保险条例》中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仅包括失业金、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法》中没有明确对失业保险金支出范围的规定

在具体实践中,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发放失业保险金,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支持的功能十分薄弱

  (四)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
  失业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低、基金管理效率不高、投资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失业保险基金无法做到保值增值,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就业新常态下失业保险制度创新机制构建
  通过对就业新常态下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失业保险制度创新机制


  (一)失业保险专项基金管理机制
  失业保险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