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旅游发展来说,社区居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比如,乡村旅游的食宿问题、演出问题、商铺经营等问题,都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由此可见,乡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旅游矛盾,维护了正常的乡村旅游秩序
因此,要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增权范式的转换,不断赋予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权力,以此促进社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新格局
一、增权理论的内容及涵义
(一)增权理论的内容
增权理论是基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的理论,旨在呼吁大众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对其赋权,从而提升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以此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增权理论大致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政治增权、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
这一基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社会人本精神构建,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
随着这一理论的逐渐延伸,其理论内涵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范畴,促进了整个行业体系及秩序的构建
由于增权理论的本质在于通过有效手段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实现参与主体利益均衡,这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套互相制约、互相关联的行业发展体系,从而极大拉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乡村旅游社区增权
索菲尔德的社区旅游发展理论指出,社区增权的本质是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交换的过程,通过赋予社区居民一定权力,保证其在旅游经营和管理中的主体性,以此最大化地提升其积极性,促进乡村社区旅游业发展和繁荣
增权理论在乡村旅游产业中的运用,从根本上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因此,只有改变目前乡村理论社区增权中存在的不平衡权力关系,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增权体系的动态平衡,才能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进步
二、目前乡村旅游社区角色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主体性地位不突出,外来投资者占据主体
目前,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体性地位不突出,外来投资者取代乡村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性
在乡村旅游最初发展时,外来游客旅游收入会平均分配到每位社区村民手中,保证了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在这个发展阶段,社区主体是主要的利益获得者;而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根本上对资金的需求更大,但由于社区资金供应有限,大量外来投资者成为投资主体,相比之下社区居民资金占有量较少
这种差距必然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村旅游矛盾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环境和文化破坏现象无力抵抗
社区居民对旅游环境和文化破坏现象无力抵抗,在这个问题上,社区居民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得不对外来文化做出让步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使整个乡村社区呈现出外来化色彩,这时乡村旅游环境必然会对外来文明做出让步,大型游乐场、商场、停车场等项目的建设必须以破坏本地原有环境和设施为代价
其次,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必然会造成不同文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冲撞和冲突,本地文化资源日渐丧失、毫无特色,不得不让步于外来文明
长此以往,势必从根本上造成本土文化流失,并以文化消失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发展和进步
三、乡村旅游社区增权范式转换的意义分析
(一)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其创造力
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增权范式转换,需要赋予社区居民一定的权力,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要从整体上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就必须在旅游文化构建过程中突出社区居民主体性地位,不断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进行社区规划,彰显地区文化特色,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
同时,给予社区居民一定权力,对社区建设、文化元素、旅游模式进行统一规划,以此实现社区增权范式的有效转换,促进乡村旅游社区不断发展
(二)通过社区赋权,促进经济发展
对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尽管外来投资者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不一致,尽管在短时间内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和进步,可从长远来看,势必会从根本上削弱当地文化的凝聚力,造成文化滑坡,从而导致社区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需要通过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增权,最大化地保证社区居民的权力,实现政府、社区居民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三权分立”,从根本上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进步之间的互相促进,从而为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乡村旅游社区增权的范式转换与现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