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有益探索 ——以Y市委党校为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党校系统后勤保障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中央党校多次在全国党校系统行政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有条件的党校应努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体制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1.1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新校区

新校区规划用地170亩,总建筑面积60220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

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余人的报告厅1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各类教室20个、客房床位620个,餐厅可容纳1000人就餐

1.2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1.2.1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

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1.2.2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人

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

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1.2.3   党校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

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

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1.2.4.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

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1.3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