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调控手段,而医疗保险又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积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想要切实保障患者的健康利益,满足其医疗需求,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不断健全革新现行的医疗运行模式势在必行
在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医保新政策的出台,各种阻力矛盾不断涌现
如何应对这些全新挑战,克服障碍关系到高等院校医改政策落实推进等现实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经验,对医保管理制度进行探究
一、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医疗制度改革难度大
改革势必遭遇阻力,实现医疗制度的改革从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公费医疗”政策早已根深蒂固,医疗体制弊病显著,“一人公费、全家享受”“小病大治”现象普遍存在,这无疑是对国家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国家财政重负不堪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进行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日益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医疗保险制度的供需矛盾
欲颠覆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困难重重
(二)管理医疗机构难度大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载体是医疗机构,它是医保政策执行和医疗费用控制的中心
切实有效地加强医保定点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才可以制止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保障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医疗保险机构跨越到卫生行业的医疗机构全新管理机制中去,对医疗行为实现及时有效的监管
既保证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的规范性,又要保障覆盖范围的时效性
在此过程中,医改机制的推进,会使医务人员收入受限,对政策学习心生抵触
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政策的抵触或生疏,一定程度上参保人员的福利得不到保障,激化矛盾,从而影响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进程
(三)医疗保险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公费医疗制度,职工无须缴费,按需即可享受单位报销
而医改环境下,个人与单位都须缴付医疗保险资金,并构成个人账户和统筹资金两部分
个人和单位缴费随着物价和医疗环境变化而波动
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调整机制,各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秉承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规定了医疗保险支付类别、报销比例、大病理赔限额,然而支付类别范围狭窄、报销比例偏低、最高限额不足以支付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类别限制,无法满足广大经济水平迥异的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医疗开支与医疗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希望为职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而效益较差的企业则连基本的医疗保险费用也难以缴纳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日益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医疗保险制度的供需矛盾
医疗开支日益庞大,使企业和政府不堪重负
医疗保险的体系不完善,如何既保障人员的福利,又兼顾企业和政府财政负担,将是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
(四)职工参保率低、弱势群体参保难
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的保障制度,并使之覆盖到城镇所有劳动者
保险法规定,为保障职工的基本权利,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应该参加医疗保险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不少企业单位凭借各种借口与途径推诿责任,医疗制度并未真正落实到不小比例的职工身上
他们依旧是医疗保障对象的边缘人物
一是个体户或私营企业谎称经营不佳企业亏损,借口拒绝参保;二是失业人员拒绝参保,生活维持艰难,无法缴纳高额保险费;三是个别单位善于钻营,利用劳工法律意识淡薄,为一己私利节省开支不参保
弱势群体主要指以下几类人群一是经济不景气企业的职工
企业效益不佳,职工有待享受应有的医疗权益;二是低保对象,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未覆盖到城市低保对象的范围
这部分群体本身没有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一旦患病,高昂的医疗开支让这些低收入人群、体弱多病者也难以承受
(五)医疗保险制度立法跟医疗行业的发展不同步
中央与地方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征缴、支付等管理至今尚未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的规定多以行政性政策为主,极不规范合理,立法层次偏低,不具备法律权威,这种形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医疗需求
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
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为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国医保事业的发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