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一种最简单、最朴实的居住聚集方式,也是文化沉淀最厚重、最亲切的人居场所
广西桂林地区地形奇特,群山起伏,丘陵绵延,江河纵横,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另外桂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布着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交通以及气候等条件,所以当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村落风貌,渗透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
桂林以其特有的人文景观成为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以广西桂林马家坊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特点和发展现状,为民居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条件
马家坊村临近高速路,清澈的漓江水养育着这里的人,四周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居住的好地方
在这里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在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丰富的农产品,非常适宜农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二)社会经济现状
马家坊位于桂林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便利
新农村建设使马家坊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安居乐业
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更加富有文化气息的新农村,结合马家坊村的地域性,充分开发文化经济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人关心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和文化与人、村的结合要求更高了,所以,建设有地域性文化的新农村是当下解决老龄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交通现状
总体来说,整个村的道路只有一条主干道,最宽是在十字交叉路口,1米长左右,宽只有6米
整个村路宽最宽才4米,最窄的才1.2米,这样车辆进村就难以转车出去,影响经济的发展
道路围着房屋的前后而建,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而且大小不一,很多是屋前的小路,这样路与路之间就缺少了联系
道路旁边缺少绿化,道路的持久性就成了问题
(四)设施
整个村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排水系统,只是每个楼房前设有小水沟,用于生活用水的排出,而且整个排水并没有汇集起来,都是各排个的,造成了道路交通不便,影响了村容村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村上缺少了文化交流中心,只是在村口有一个长为4米的宣传栏,人口不集中,这样政策的传播收到了影响
村上只有一个公厕,5个旱厕,公厕布置在人口集中的路口,旱厕则在居民的房前或道路旁,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一定程度影响了村貌和空气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的衰败这些古老的建筑随时有可能崩塌,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的修复
(二)环境的恶化
其实桂林这些村落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但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村落开始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村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等都面临着挑战
(三)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渐提升,传统村落的布局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比如道路太窄,闲置地块的荒废等
(四)保护不当,很多村民保护意识不足,对传统村落不珍惜,有的精美古民居用来堆猪牛圈的粪草,有的用来堆柴草,有的用来关猪、关牛,任其破坏糟蹋
三、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与发展
桂林传统村落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记忆,是当地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个地区的文化积淀
一旦损毁,它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渐渐的在被人们遗忘
不同时期的传统村落和古建筑,充分体现了桂林古建筑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
依附于这些古代建筑和历史纪念性建筑中的石刻、雕塑、壁画等与建筑相得益彰,使建筑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蕴马家坊村民居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反映了一个传统而质朴的村落,表现了过去曾经有过的文化艺术和民族特色
保护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既要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又要全面普查、深入调研、强化保护规划、及时修缮,更要发展产业支撑,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城乡风貌改造有机结合
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古建筑,我们可以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地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和延续
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
(二)传统村落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实物
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桂林的古建筑艺术更是独具艺术魅力
建筑之间有着难分难舍的情感,门廊、厅堂、院子等常常是人们交流的场所
(三)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