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就业形势探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合作的加深,尤其是中泰两国之间的发展更加紧密,复合型高素质泰语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调查显示,随着泰语专业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泰语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渐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泰语人才的需求,传统单一的泰语语言学习已经适应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显示,培养复合型的泰语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泰语工作者们应该顺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泰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泰语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现状
  玉溪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外国语学院泰语本科专业于2005年获得批准,2006年开始招生,实施“2+2”中国、泰国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历的泰语本科专业人才,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育、管理工作的泰语应用型人才

该模式前2年在中国玉溪师范学院学习,后2年在泰方大学学习

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在中国由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负责组织实施,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由泰方大学人文学院泰语系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与学分双方互认,学生管理以及指导就业创业工作由双方共同承担

总的来说,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的“2+2”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合理,就业情况也比较乐观,一直呈现平稳且上升的状态

但是,随着泰语专业的不断增设与发展,使得许多问题不断凸显,如:泰语学习者不断增多,泰语水平相当,出色的泰语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等,为泰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带来了一定阻碍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制订泰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仅仅把泰语作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已处于劣势地位,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求我校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积极应对,加快改革步伐,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创培养泰语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

  云南省泰语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可分为:外语型、外语方向型和专业外语型三类

外语型以语言文化为主,绝大多数高校均选择此种模式

外语方向型以语言为主,再加入方向型课程,如:旅游、商务、林学、法律等,部分财经、司法等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多采用此种模式

而专业外语型则是以某学科的专业为主,同时辅修一门东南亚非通用语种,并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这种既习得一门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又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云南省高校中占有一定比例

泰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出诸如此类的特色,即:要求学生以某学科的专业学习为主,同时也要辅修泰语,并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泰语应用能力,甚至是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因此,泰语课程的设置都是以教学目为宗旨而开展的

但此类课程设置却显得单一枯燥,使得学生自身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受到阻碍,泰语教育者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思维与模式,进行大胆且有效的探索与改革,力争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泰语专业基本功,同时又懂得某一学科方面知识和具备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既然是外国语学院开设的泰语专业,理应结合自身特点,最大程度地运用好得天独厚的外语教学资源,合理对学生进行第二专业的培养,为学生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例如,在我校的泰语专业学生赴泰完成了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学业之后,有的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师、翻译、导游、文秘、助理等工作,如若学生从国内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就开始对国际汉语教育、商务、导游、文秘等知识进行学习,尽早了解并适应各种岗位的需求,就可以提高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率

其次,泰语专业教材的选用要与时俱进

鉴于当前大多数泰语教材除了着重于语言基础教学外,往往缺乏将语言与其他学科专业结合的专业性较强的教材

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泰语综合运用能力薄弱,以至于无法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文献的翻译、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以及谈判时的口译工作等

因此,在泰语教学中泰语教师要时常更新教材,补充新内容、丰富词汇量等

另外,在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