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的思考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利差收窄,净利息收入增速下降,商业银行盈利更需倚重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而中间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实现业务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新挑战


面对新挑战,更是迎接新机遇,商业银行应乘势而上,加快中收业务全面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一、推进产品综合化

中间业务由于涉及范围广,业务种类多,通常需要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共同合作经营、资源共享

混业经营能发挥金融机构的集团效应,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有利于中间业务的品种创新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目前的业务,满足不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同业务之间的合作层次也比较低,严格限制了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体系将更多的转向多样化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也将更多的涉及部分证券、基金、保险业务,财务咨询、并购重组业务等

国有大型银行自身优势明显,应该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经营领域,利用好渠道及产品开发优势,拓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领域,如电子银行、综合融资、金融资产管理等新兴及战略业务


   二、加快营销渠道多样化

商业银行要转变传统的销售渠道方式,逐渐形成以“行销”、“E销”、“坐销”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

“行销”主要是在银行营业网点,开发基础性客户

“坐销”是通过柜面人员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其他产品推销,如信用卡开户、基金份额申购、保险产品等

引导客户资金逐渐流向中间业务产品

“E销”是利用网络科技和电子技术开发的销售渠道,能降低银行与客户的交易成本,培养客户在线办理业务的意识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商业银行应当逐渐推广使用手机银行,并建好相关的配套软件

手机银行能够有力地补充网上银行的不足,使支付具备了随时随地的移动性能

每个手机银行客户端都相当于一个营业网点,可以在线办理业务,不光代替了账务交易基本功能,还衍生到一些其他金融综合服务,如预约取现,在线缴费,金融产品买卖等等,这对于大成交量和经常使用的客户来说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银行既压缩了柜面低产值的账务交易量,也随着用户交易的增加获取了更多的佣金,而客户也可以不用去银行排队,提升了客户体验


   三、完善差异化的定价体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定价并不统一,根据行业法律法规,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而其他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结算类业务由于实行统一指导价,商业银行在这类业务的定价上可突破性比较小,主要是针对于后一类自主定价类业务的定价

商业银行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如市场定位、银行特色、资产规模、客户数量和发展战略等因素,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规范定价管理机制

  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体系,要在政府、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以提高产品收益为前提,应该实行差别化定价的原则

对客户的产品报价,应该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资金状况、需求的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量的压缩“消费者剩余”

就具体产品来讲,一是对于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如结算、转账等业务,首先应考虑成本因素,以同业产品价格为参照,加上建设银行认可的利润空间,综合制定产品价格

二是对于新研发的产品,市场无相似产品或可替代程度较低的产品时,可以运用差别定价的方式,向高端客户收入较高的价格,而低端客户可以采用折扣优惠等方式,降低其支出,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办理业务

三是对于市场竞争将较为激烈,产品相似率较高,市场较为成熟的中间业务,要树立产品品牌,要有银行特色,不可一味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从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中,制造出品牌的价值,让客户觉得银行的该种产品是同业中最好的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的思考和分析,需要有对市场、对客户、对同业产品等事项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后确定,并非程式化的体系


   四、风险控制创新
一是强化内部控制

为了控制和防范在中间业务发展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必然途径

每个环节都要设立风险控制标准程序,对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妥善的处置

此外,还要对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执行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不断进行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建立事先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对中间业


发表回复